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专业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创造了“草进沙退、湿增人转”的成绩,若尔盖沙化地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

媒体:四川新闻  作者:内详
专业号:四川省林草宣传 2023/9/26 22:13:50

2016年,若尔盖县辖曼镇村民在编制沙障。

若尔盖一处沙化草地治理前后对比可见,沙地治理后植被恢复良好。

若尔盖一处沙化草地治理前后对比可见,沙地治理后植被恢复良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王越欣 陈远扬 肖洋 刘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8月中旬,若尔盖黄河大草原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全县的盛会,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刚刚忙完今年治沙项目的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蒙嘉文也积极参与。

皮肤黝黑,眼中有光,这是55岁的蒙嘉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20岁参加工作,他与林草工作打交道已经35年。草原县的林草部门,责任重大,工作繁多,防沙治沙,一直是蒙嘉文他们工作的重点。曾担任林草局业务股股长的蒙嘉文,正是若尔盖柳沙障治沙模式的创始人之一。

8月13日,回忆起治沙岁月,蒙嘉文颇为感慨:“2007年,我们从新疆考察回来,当时在想如果不治理沙地,草原家乡是不是会变成戈壁?那可坚决不行。”随后,一场“塞罕坝”式的防风治沙行动在若尔盖正式开启。

2022年8月,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消息,若尔盖县草原沙化治理迎来历史性拐点,通过近几年沙化成效监测,沙化年递增率首次出现负增长,创造了“草进沙退、湿增人转”的成绩。目前,若尔盖沙化地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

草原沙化严重

此前,由于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鼠害严重、过度放牧、开沟排水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若尔盖县土地荒漠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唐克、辖曼、麦溪等黄河沿岸乡镇,沙地面积较为集中。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蒙嘉文从小在唐克镇长大。唐克镇地处黄河东岸,因九曲黄河第一湾盛名在外。蒙嘉文的儿时记忆中,自然少不了黄土吹过的场景。往往这个时候,父母是不允许小孩出门玩的,因为回家就是一身黄沙。

其实,若尔盖治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辖曼镇(原辖曼乡)文戈村的群众找到县林草局,希望他们帮忙治理沙地,原因是村子周围土地沙化很严重,冬天风一吹,家里总会进沙。当时,防沙治沙还远没有达到现在的重视程度。不过职责所在,局里为群众提供了树苗和技术指导,当地通过义务植树的形式,开始在文戈村治沙。

蒙嘉文记得,1993年,国家的防沙治沙工作在辖曼镇进行试点。当时,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所取得的经验之外,又采取了很多模式,包括种沙打旺、种草等。此后,若尔盖每年都会在国家资金的基础上,再投入部分资金进行治沙,但效果不是很明显。2004年,全国防沙治沙行动启动,若尔盖县辖曼镇一处沙地成为试点示范区,每年几十万元至一百万元不等的费用陆续投入。有了大量国家资金投入,防沙治沙有了效果,但还远没有实现草进沙退。

最直观的印象是2004年进行的第二次沙化监测。当时,蒙嘉文作为领队,带着工作人员进行沙化监测。他们需要一块地一块地去看,将土地沙化情况在地图上标示出来。蒙嘉文说,感受最深的是走到麦溪乡,距离沙地很远的位置,还完全看不到沙,但只要一起风,就会有沙粒打到脸上。

开发高山柳沙障治沙

当时,蒙嘉文等人都会到沙地现场办公,吃住都在帐篷。每天早上起床,他们都可以看到被风吹进帐篷的沙堆积在角落,最厚处可以达到20厘米。

今年45岁的林草局职工加羊甲措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在麦溪乡泽修村,看到当地牧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房屋围墙边堆积的沙子背走。虽然当时这户牧民周围还看不到沙地,但是周围的草场破坏了,风会把沙子吹到房屋附近。

转折出现在2007年,当时在广安市召开了全省防沙治沙及荒漠化治理有关会议。省政府决定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分给四个县用于沙化治理。若尔盖治沙成为首批纳入省级治沙示范点示范区的项目,每年可以得到拨款500万元。

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阿坝州,组织了若尔盖、壤塘、阿坝和红原四个草原县,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习防沙治沙经验。当时已经是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业务股股长的蒙嘉文,在学习防沙治沙返回后,立即组织股室工作人员投入到沙地治理之中。

“要想治理好,就要先了解沙地的情况。有了此前沙化土地带来的遭遇,我们肯定不愿意草原家乡变成戈壁。”蒙嘉文说。

“流动沙地主要采取‘高山柳沙障+补施有机肥+灌草复合种植+围栏封禁+连续管护’技术模式;半固定沙地主要采取‘围栏封禁+牛羊粪固沙+灌草复合种植+综合管护’;固定沙地主要采取‘围栏封禁+灌草复合补植+综合管护’技术模式;露沙地主要采取‘围栏封禁+草种补播+综合管护’技术模式。”8月12日,若尔盖林草局生态修复股股长杨恒介绍。

杨恒所介绍的四种沙化土地治理模式,正是蒙嘉文等前辈一步一步探索实践得出的治沙办法。蒙嘉文说,2007年从新疆考察回来,他们商议的结果是用高山柳作为沙障材料。因为在此前的治沙中,他们发现种植的高山柳防风效果不错,而且越砍萌发能力越强。此外,当地的高山柳资源也较为丰富。

说干就干,2008年,蒙嘉文等人开始进行第一次柳沙障治沙的试验。按照起初设想,是请农村闲散劳动力把柳条砍回家以后在家里编,编成一米或者两米的树篱笆,然后由工作人员运到沙地上扦插。

“在实际实施中,我们发现运输过程中或者是树篱笆编的松紧程度不一样都要造成损失。”蒙嘉文说,最后干脆把高山柳砍来,在沙地上编,现编现插。

“草进沙退”令人高兴

沙障材料确定,后续证明效果也相当好。但在当时除了沙障,还需要种草、施肥,标准却无从把握。此外,柳沙障编织的规格到底多大,可以既达到效果又节约成本?

带着上述问题,蒙嘉文等人开始了探索。白天,大家分组前往自己的划定沙地进行试验。夜晚,在沙地帐篷里举行夜会。随着每场夜会的时间越来越长,诸多问题也一一得到解决。大家在实践中发现,流动沙地上,使用2米×4米规格的柳沙障最为适合,既达到效果,又节约成本。针对半固定沙地,可以使用4米×4米规格的柳沙障。此外,根据不同地块的风速,扦插多高的柳沙障,也做了明确。

从2002年到2016年,每年的3月左右开始治沙工作,蒙嘉文都会和同事驻扎在沙地帐篷。十余年间,一套完善、有效的沙化治理模式在若尔盖诞生。蒙嘉文说,其实在这个期间,为了兼顾放牧和经济收益,他们也尝试过使用窄叶鲜卑、秀线菊、四翅滨藜等植物作为沙障材料,但综合效果都没有高山柳好。

杨恒告诉记者,2014年,第五次沙化监测显示,若尔盖沙化土地面积125万亩。2019年第六次沙化监测显示,沙化土地面积降为108.8万亩,长期坚持治沙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如今,年轻一代林草人正沿着前辈的脚步,继续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杨恒介绍,在前辈治沙模式的基础上,当地正在探索沙地治理后管护期延长的相关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土地交还后造成的二次伤害。

2023年上半年,作为若尔盖县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项目督察组成员,蒙嘉文多次前往现场勘察。每路过一片曾经治理的沙地,他都愿意把故事分享给年轻人。

“到现在为止,我们若尔盖的沙化基本上得到了遏制。看到许多曾经的沙地如今都恢复了绿色,很高兴。”蒙嘉文笑着说,上次去麦溪乡600亩的治沙项目,他们还有一个坡地没把准阻风方向,在自己建议后改了过来。若尔盖一处沙化草地治理前后对比可见,沙地治理后植被恢复良好。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30911/201139.shtml

阅读 20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