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地方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甘肃经济日报:临泽:解锁以沙治沙的“创新密码”

媒体: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甘肃省林草局 2025/1/6 9:03:40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炳 张朝军

2024年12月30日,自然资源部网站发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五批),我省临泽县“以沙治沙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成为自全国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发布以来,甘肃省第一个入选的案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泽县森林覆盖率不足0.01%,受风沙危害的农田占总耕地面积的61%。通过数十载治理,已开发耕地19.1万亩,营造防风固沙林21.7万亩,沙漠开发利用率达56.9%,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7.1%。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一代一代接续奋斗的临泽人书写了怎样的案卷?

“现在在临泽应用推广的,有一项是来自国家成果库的最新技术——低覆盖度治沙,它的好处就是节水的同时,保证地上植物持续利用,长久固沙。”2024年12月22日,在临泽小泉子林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祺一行在验收临泽荒漠化国家级生态监测研究站建设项目时介绍。自1993年以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在该县实施科研项目20多项,前后筛选出尼龙网沙障、聚乳酸纤维(PLA)沙障等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在临泽推广应用。

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的小泉子治沙试验站,就是与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成功典范。试验站成立以来,联合甘肃省治沙研究所,重点开展河西走廊沙区盐渍化土地、沙地、戈壁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临泽县盐渍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防治试验示范区项目、“九五”攻关项目子专题甘肃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项目。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治沙?造什么林、种什么草?才能做到简单、高效、科学治沙,临泽县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展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探索尝试工程和生物治沙相结合措施,确保造一片、绿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临泽县先后与中科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站、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原生态研究站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五里墩、小泉子2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防沙治沙示范样板,在南北荒漠区建设国家级定位生态观测站2处,沙区环境固定监测站点3个、固定观测样地14个,持续不断开展荒漠区风沙环境治理成效监测和基础科学研究,取得科技成果10余项,为临泽沙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区(或封沙育林育草区)、流动沙地雨养型耐旱灌木林和沙漠—绿洲过渡地带乔灌混交沙漠锁边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在绿洲外围形成前、中、后三道立体防线有机组成的生态防护屏障。针对沙区地面高低起伏现状,创新沙区输水、浇水系统和方法,采取简易蓄水池+离心泵+水管的沙区灌水系统,降低治沙成本,提高造林灌水效率,沙区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治沙成果丰硕,如何让治沙变得可持续?临泽县坚持“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鼓励社会主体通过承包沙荒地、林草资源等,参与治沙和林业建设、管理经营,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传统建设投入单一的短板。

位于临泽县板桥镇荒漠区的红桥庄园在政策激励下大胆实践,通过积极开发复合型沙产业新业态,延伸葡萄产业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建成5000亩酿酒葡萄、2000亩红枣、1000亩杂果基地,筑起了绿色屏障。并与周边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形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销售、文旅休闲相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链,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板桥镇也成为“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葡萄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

同时,临泽县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机制,拓展治沙用沙路径。经过培育,全县从事沙产业的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大户达58家,参与农户达6000多户,经营范围覆盖特色林果、设施栽培、沙区养殖、木本油料、中药材等多个领域,年实现沙产业产值3.6亿元。

产权清晰、投入足,方能为沙漠治理提供持续动力。作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县,2023年以来,临泽县通过全面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为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户换发不动产权证书,及时协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增值增效。

位于蓼泉南沙窝的绿盈林场是该县最早通过开发沙区实现致富的社会组织,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让林场主王建龙吃下“定心丸”。“誓把沙漠变绿洲”,2015年以来,王建龙依托梭梭、沙枣等防沙治沙苗木的种植,因地制宜发展以肉苁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接种肉苁蓉面积4000亩,年产鲜苁蓉10吨左右。林场通过“企业+基地+科研+家庭林场+农户”的模式,直接和间接带动从事生态沙生产业农民800多人,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到2万元,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后,达到适度规模经营,这样可以吸纳更多集体经济组织,把林地资源盘活,在管好林木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真正实现了制度上的革新和突破。”临泽县沙河林场场长李天林说。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和政策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临泽县已吸引当地绿盈林场、芸林生物、万里青苗木专业合作社等12家龙头企业和89个林业专业合作社、37家家庭林场先后加入到治沙造林队伍。他们变沙地为资源,种植梭梭、文冠果,嫁接肉苁蓉,大力发展以特色林果业、林下养殖、中药材等为主的沙区产业,在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同时,走上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沙里淘金”可持续发展之路。

阅读 237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