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中央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兵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当好生态卫士—— 绿树载梦想 连片戈壁间

媒体:原创  作者:新疆兵团林草局
专业号:新疆兵团林草局 2022/3/29 12:18:46

 

图片1

春风拂动,新绿初绽。

走进二师三十一团,只见生态防护林中胡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沙枣遒劲苍郁、婆娑多姿,红柳茂密丛生,植被纵情蔓延。

“我每天都要数次登上守望塔看一看这片林子,不然心里不踏实啊!”前方是库木塔格沙漠,背后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妻子在这里已经坚守22载的三十一团护林员王先华,深知眼前这片绿洲的来之不易。

一天、一月、一年……

一棵、一排、一片……

喜看今日,万顷碧浪环抱沙海,绿色浪潮已经在垦区大地奔涌。

在60多年屯垦戍边历程中,兵团职工群众扎根在风沙肆虐、几乎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在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建起广袤绿洲,创造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一组数据验证了这一伟大奇迹:2021年,兵团完成植树造林67.0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59万亩、封沙育林39.25万亩、退化林修复18.19万亩;截至目前,兵团森林覆盖率达19.16%,森林蓄积量增加至3511万立方米。

植树造林:沙漠边筑起绿色屏障

“小风天天有,半碗黄沙半碗酒。大风三六九,风吹石头走。风起黄沙旋,白天变夜晚。”

兵团有100多个团场地处“三边”(沙漠边、戈壁滩边、国境线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每到春夏之交,沙尘遮天蔽日。

推进防沙治沙,建设生态屏障,是一场关乎生态安全大局和可持续发展大计的“硬仗”,只能赢,不能输。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兵团人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迈出了“逐绿”的铿锵步伐。

这一迈,便是60余年的接力不息。

进入3月,冰雪消融。在五师八十三团周围,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离八十三团团部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曾有一片面积超过2000亩的沙漠,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后来逐渐被风沙吞噬,但经数代军垦战士的接力奋斗,这片沙漠面积逐年缩减。

今年53岁的赵建军亲历了当年人与风沙抗争的日日夜夜:

“草和树是这里的稀罕物,父辈们不停地种树,就是想过上不受风沙侵袭的日子。”

“房子和农田随时都有被风沙掩埋的风险,种树、设沙障,树死了再种,沙障毁了再设,第四年春天才看到星星点点的绿。”

……

赵建军见证了点点绿色的扩大,如今,当年的点点绿色连成线、汇成片,绵延数十公里。

作为“生态卫士”,兵团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得到联合国造林治沙专家的称赞和肯定。

“十三五”以来,兵团稳步推进林业草原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绿化,绿色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95万公顷,封山(沙)育林4.55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3.98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3.91万公顷,义务植树16744.17万株,80%以上的团场实现了林网化。

从此,绿洲就是兵团,兵团就是绿洲。

生态产业:绿了团场富了职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天山南北回荡,转化为兵团人坚定践行这一理念的自觉行动。

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承载力低下。职工群众不仅要和风沙抗争,更要寻求发展;兵团既要履行生态卫士职责,还要壮大综合实力,走什么样的路?向哪里发展?

沙海添绿又“生”金,在科学防沙治沙过程中,兵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

九师一七○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土地贫瘠,环境恶劣。为改善生态环境,该团十余年前推广种植沙棘,到目前沙棘林种植面积已发展至5.2万余亩,区域局部降雨量由原来每年不足40毫米增加到246毫米以上,空气湿度也由过去的46%左右提高到了58%左右。

一七○团的职工群众没有想到,这5万多亩沙棘林,不但有效阻隔了风沙,更带来一条增收之路。

“种植沙棘初期,主要为了防沙。”一七○团原林业站站长张伟介绍,大家外出考察发现,沙棘果和沙棘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团场便把沙棘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产业来抓,职工群众在沙棘林下养殖家禽、种植蘑菇,推出沙棘干果、沙棘茶叶、沙棘原浆等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步走上“建沙棘基地,兴沙棘产业,保一方生态,带一方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沙棘果已成为职工群众的“致富果”。

兵团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药管理处副处长林华告诉记者,兵团把环境建设、生态改善和职工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业,并积极推广林药、林粮、林畜发展模式,培育和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截至目前,兵团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筑起屏障缚黄龙,敢向沙漠要资源。

兵团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重,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利用沙漠资源,加快精品沙漠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丰富沙漠旅游产品供给,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进入3月,一师十一团网红景区“沙漠之门”愈发热闹起来,滑沙、放风筝、沙漠越野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

“随着天气转暖,游客越来越多。”“沙漠之门”景区负责人尹双龙告诉记者,游客可在景区体验沙漠越野挑战赛、沙漠风筝秀、沙疗、亲子植树等十几个项目。

履行使命:为实现建设美丽兵团梦想而奋斗

在十二师二二二团水电站上游5公里处的一个半坡上,二二二团热电公司职工高新东一家三代人,4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巡渠岗位上。

“最初四处都是荒山,爷爷和父亲种了钻天杨、白蜡、梨树、杏树,现在这里绿树成荫,已经被划为天山天池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在高新东眼里,他的爷爷和父亲才是真正的“垦绿者”。

二二二团水电站位于天池景区内,顺着高新东每天都要走的吊桥望去,全是密植的树木,这连片的林带,为水电站安全发电“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见证了几代人的艰辛付出。

如今,高新东的父亲高明福已80多岁,仍和儿子住在一起,驻守在渠首。

像高明福一样,无数老一辈兵团人把家建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挖下第一锹土,栽下第一棵树苗,让亘古荒原渐渐有了绿色。

在兵团大大小小的垦区里,每一片绿、每一棵树,都凝聚着一代代职工群众的心血;这些为片片绿洲世代坚守的军垦战士们,像自己小心呵护的树一样,也在这里扎下了根;维稳戍边事业也有了更强劲、更持续的动力。

过去植树造林是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生态危机意识驱使,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

荒漠起翠屏,幸福踏歌来。

从开荒植绿,到建设美丽兵团,兵团人一路走来,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履行着维稳戍边和生态卫士的神圣职责,为实现建设美丽兵团梦想而不懈奋斗。

阅读 2655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