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其增温速率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融化会导致多年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温室气体的形式释放至大气,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作为一种剧烈的冻土融化形式,热喀斯特地貌约占北半球多年冻土区面积的20%。热喀斯特地貌形成会显著改变植被、土壤和水文等过程,从而可能导致热喀斯特区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非热喀斯特区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热喀斯特地貌形成如何影响土壤CO2释放(即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国家植物园(南园)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的热喀斯特地貌─热融冲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控制实验、区域尺度室内培养以及核磁共振和宏基因组分析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揭示了热融塌陷区和未塌陷区土壤呼吸对增温的响应差异及其调控途径。
首先,依托热融塌陷×增温交互实验平台,研究人员发现热融塌陷放大了增温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效应,其变化主要与底物质量下降和碳分解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增加有关。
其次,通过区域尺度8条热融冲沟的土壤培养实验,发现热融塌陷区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通常用Q10表示,即温度每增加10℃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增加的倍数)显著高于未塌陷区,进一步证实“热喀斯特区土壤呼吸对增温的响应更加敏感”的现象在大尺度上广泛存在。
最后,将本研究结果推广至北半球多年冻土分布区,发现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喀斯特地貌形成导致的额外碳释放量占当前估算的冻土区碳损失的1/4,意味着冻土碳释放评估中如果不考虑热融塌陷导致的温度敏感性变化,可能会低估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效应。
热融塌陷加剧多年冻土区土壤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热融塌陷增强土壤碳释放对气候变暖响应”的观测证据,为模型准确预测冻土碳-气候反馈关系的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Geoscience。国家植物园(南园)博士研究生王冠钦和彭云峰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元合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编辑 | 韩艺
审核 | 梁鹏鸿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