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酷暑,当大巴驶入库布其穿沙公路时 ,道路两旁出现了十几米宽的植被带,郁郁葱葱,带来满眼清凉。
一簇簇顽强的绿色,沿着绵延起伏的黄色沙丘,向沙漠腹地一寸寸延伸。太阳能农场、甘草种植、沙漠旅游……曾经吞没了无数文明记忆的沙漠竟然生长出一条条金色的产业链条。作为一个治沙样本,库布其沙漠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科学治沙——苦干+巧干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眼望去治理成果斐然:一撮撮高矮不一的小树、一棵棵挺拔葱茏的沙柳点缀其中,然而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放眼无边的藤蔓网格。
高低起伏的沙丘之上,干枯的藤蔓几根为一组,被铁丝捆成了碗口粗细,并由多组藤蔓搭出一个一两平方米大的网格,不断复制就形成了一片巨大网格。网格之中,已经长出了米粒大的植物嫩芽。
远处,十几位工人正抬着水管,给草皮不停地浇水,从中午持续到下午5点多。工人们说,搭网格、种树、铺草,这些都是固沙治沙的基本手段。
“沙漠是头倔驴,只有摸清它的脾气,顺毛摸,它才听你的话。”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笑着说道,“科学治沙,量水而行。库布其沙漠能够依靠沙漠植物的大规模种植来实现治理,是具有先天自然条件优势的,库布其沙漠平均年降雨量在280毫米,而许多沙漠的年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此外,寒冷的冬季气候使库布其年蒸发量大大小于炎热沙漠地带的年蒸发量。再加上背靠黄河,使得库布其地下水资源并不匮乏。”
众所周知,种树能固沙,但种什么树、怎么种?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经历多次失败,库布其人最终摸索出了先搭网格,再在网格中播种,形成以沙柳、甘草等灌木半灌木为主,胡杨、沙地柏等乔木和花棒、杨柴等牧草为辅的立体绿化模式。并且在不断的摸索中,还开创了很多先进的沙漠种树技术。
“都说沙漠种树难,在库布其沙漠,10秒钟就可以种一棵树。”说这话的是当地的治沙能手张喜旺。他向我们演示了水汽种树法:在橡胶水管前接上一条1米长左右的塑料水管作为“水枪”,向枪内注入常压或高压水,直插沙地打下0.8米左右深的水洞后,5秒内把1米长的沙柳枝插入洞中,树就种好了。这一过程前后不到10秒钟,树苗成活率超90%,沙漠种树一下子变得简单易行。
张喜旺说,采用水汽种树法,两个人一天能种40亩树。无人机植树、盛水容器苗固沙造林等最新技术也已经在库布其得到应用。
正是这种苦干加巧干的劲头,才让这座沙漠舒展出千姿百态的绿色生命。
产业治沙——生态+致富
在库布其沙漠,当地农牧民们常讲一句顺口溜:“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所谓甜根根,就是甘草。
杭锦旗是久负盛名的甘草之乡,正宗的乌拉尔甘草不仅能治沙固沙,还是优质的药材。2013年,亿利资源集团投资1.7亿元,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阿木古龙进行沙漠产业开发,建设以甘草为主的健康产业示范园。
向光要电,向电要水,水浇甘草,甘草改善土壤肥力……这是亿利资源集团种甘草的一个内部循环法则。过去讲,10年树成木,30年沙成土,该集团研发的甘草平移技术,不仅提高甘草产量,还提高了其治沙固沙、增加土壤肥力的能力。
阿木古龙东北角的一处甘草种植区今春收割了甘草后,土壤肥力达到种植瓜果蔬菜的条件,通过地膜覆盖,再过几天香甜的华莱士和西瓜就熟了。
“过去库布其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原来我哪个沙丘都走过,现在认也认不得,变化太大了。”正忙着给甘草采籽的吴直花谈起这儿的变化很感慨。
“不单单是环境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化大着呢。去年公司给盖了新房,今年又给了我30亩甘草地,加上在这打工,今年肯定能脱贫。”吴直花是村里的贫困户,说起这些一脸兴奋。
在库布其沙漠,你会经常看到有人开着轿车去种树,人们称他们是“沙漠金领”。这些人大多是本土农牧民,随着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愈加成熟,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物肥料等产业不断壮大,过去靠天吃饭的库布其农牧民也越来越富裕。去年沙区的近10万名农牧民,人均收入约1.4万元。当地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已增长到近10万元,部分甚至达到30多万元。
植树种草、种植养殖、分红、务工……将生态与致富相结合,是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又一立足点。通过产业支撑,这片沙漠已经不需要外界“输血”,而是通过“造血”达到健康发展。
全民治沙——政府+企业+群众
在黄沙肆虐的那些年,人们简直不敢想能有现在的生活。张喜旺觉得:“以前我们再怎么刨闹,也刨闹不出这样的好生活。”
30多年前,库布其人为了不让黄沙侵占家园,为生存开始自发地防沙植绿,这一防就是几十年。但是以个人为主体、零散被动式的防沙,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建设“恶化—治理—再恶化”的怪圈。
直到2000年,鄂尔多斯市率先推行禁牧、休牧、轮牧政策,2005年开始实施“收紧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库布其沙漠的整体生态开始逐渐实现自我修复和平衡。同时,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并在全区率先采用人工降雨、人工增雨结合飞播的技术。
然而,征服沙漠,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资金、输血型治沙,通常难以为继。于是,鄂尔多斯市与杭锦旗两级政府出台了“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政策,广泛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投资治沙绿化。这种政策的引导不仅调动了多元力量的参与,而且使原本的纯公益治沙变成了以市场为杠杆的全民行动。沙漠中成长起来的亿利资源集团在这个环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亿利资源集团以市场化机制,先后组建了232支治沙民工联队。民工联队按2000元一亩的价格集中连片承包沙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期限为3年,按第一年和第二年各30%、第三年40%的比例分期付款,树苗成活率门槛设在85%,每年年底验收,达不到标准则相应扣除款项。
按照“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贫困户市场化参与、生态持续化改善”的治沙生态产业扶贫机制,亿利资源集团共治理库布其沙漠6353平方公里,累计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几十年来,始终只有星星点点绿意的库布其沙漠,在这十几年间披上了大面积的绿装,绿化步伐明显加快。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库布其人却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自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库布其模式”,实现了可持续治沙。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