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省最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滇池与昆明城区
基本概况
滇池湖面海拔1886米,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为新生代形成的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状如弓形,是昆明城市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滇池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净化区域环境有重要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资源、开展水产养殖、发展航运等方面不可或缺,属国家三大重点保护湖泊之一。
名称由来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据晋《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滇池因“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而得名,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颜师古等古代学者认为“滇”音同“颠”,意为“顶池”,即池处于颠顶高地。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部落,后有“滇池”,“滇池”之名就此载入史册。
滇池晚霞
数千年往事
自古以来,滇池深深影响着云南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滇池地区的居民环湖而居,捕鱼为食,留下了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贝丘遗址”。云南“贝丘遗址”的贝类是田螺科螺蛳属,仅在云南省的湖泊内有分布。
贝丘遗址
两千多年前,以滇池为中心滋生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古滇时期的青铜器,前期具有浓郁的云南地方民族风格和先进的铸造工艺,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汉朝时又与外来的中原文化相互融汇,在中国的青铜文化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一席之地。学界习惯上把战国至东汉时期在滇池地区出现的青铜文化称为“滇文化”。
滇池航运历史悠久,元代白族诗人王升就曾在《滇池赋》中写道“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描绘了当时昆明城东南云津码头的繁盛景象。明朝时,引滇池水作护城河,可以行船,航运发达。
滇池游轮
清代文化奇人孙髯翁曾倾注心血写下《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并以180字的大观楼长联,写绝了滇池的无限风光,概括了云南的“数千年往事”。
治理和保护
曾经,这颗高原明珠一度沦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曾达到劣V类。为了治疗这块“伤疤”,国家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推动滇池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
滇池宝丰湿地
多年来,云南省把滇池治理当作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起了高原湖泊的救亡战役。通过推进环湖截污和交通建设、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建设,促进了滇池治理向好发展。同时,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建立外来物种监控和预警机制,以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滇池美景
随着滇池水质的明显改善,一些在滇池消失多年的鱼类和两栖动物也重现身影,其中包括濒危物种彩鹮以及翻石鹬、铁嘴沙鸻等。
沿岸旅游
明代文学家杨慎泛舟滇池,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经典名句。滇池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沿岸景观数不胜数。滇池旁的西山在唐代《蛮书》中就出现过,书中说“在昆池西岸,与拓东城隔水相对”“山势特秀,池水清澹”。
海鸥光临
海埂,东起盘龙江入湖口,西与西山相对,长3.5公里,横亘于滇池。如今海埂大坝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每年冬季,大量海鸥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此,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督建大观楼。大观楼面临滇池,与苍翠起伏的太华山隔水相望,故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因登楼视野开阔,景致壮观,故名“大观楼”,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从西山俯瞰滇池
除此之外,滇池四周还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等景区(点)。
滇池跨海大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无论沧海桑田,这片静谧千年的母亲湖,一直默默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代人。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