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云南 > 正文 站内导航

【民族团结进步】大理宾川:陶罐碎片,见证了中华文化与宾川白羊村遗址文化的共融发展

媒体:宾川统一战线  作者:宾川统一战线
专业号: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 2023/6/20 16:25:44

【民族团结进步】大理宾川:陶罐碎片,见证了中华文化与宾川白羊村遗址文化的共融发展

当考古学家揭开4000多年前宾川白羊村遗址的神秘面纱之时,深埋于白羊村遗址泥土之下的各种陶罐碎片就将远古的白羊村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于人们面前,沿着白羊村遗迹溯源,我们可追寻白羊村遗址文化与中华文化共融的古老时光。

图片

正在修建中的白羊村遗址博物馆

白羊村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城北1.5公里的金牛镇白羊村西400米的桑园河东岸,遗址高出河面6米,现保存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碳14测定,白羊村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050±105年(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165±105年)。从遗迹和遗物可推断出白羊村遗址已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石器时代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盛而衰、父系氏族社会已经萌芽的变革阶段。

图片

石镰(第一次发掘器物)

图片

石饰品(第一次发掘器物)

遗址出土有两万多片陶器碎片,陶器以釜、罐类为主,有圈足器、带流器。器型丰富,以侈口罐、折沿罐、敛口钵为主。出现大量磨光陶片,纹饰陶片等,陶片多内外磨光,纹饰精细、复杂,纹饰中磨光线条纹少见,以压印蓖点纹、梯格纹(点线纹)组成的几何图案为多,另有较多刻划纹、少量附加堆纹、细绳纹等,部分器物口沿唇部饰锯齿纹,刻划纹多施与器物颈、肩部,点线纹多施于上腹部,或至口沿。虽然胎壁较厚,火候较低,但不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尤其是手工制造的夹沙褐陶,证明了先人们已经能够用火制造生活器物,并且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成果。

图片

石凿(第一次发掘器物)

图片

双孔石刀(第一次发掘器物)

白羊村遗址中磨制精细的石器、陶器与云南洱海区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其文化特征,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极相似。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各大部落争夺中原沃土,黄帝部落与西部的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之战中大败东南方的蚩尤部落,取得胜利的炎黄两部落占据中原,后来发展成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蚩尤部落残余则逃到长江以南,与当地苗蛮部落结合,后来发展成为南方各少数民族的祖先。白羊村遗址的水稻壳杆痕迹,许与种植水稻的江南蚩尤部落后代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宾川先民也是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他们创造的白羊村文化属于洱海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洱海白族先民也是华夏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长子青阳隆居江水(长江上游),次子昌意居若水(雅砻江)。这说明巴蜀文化源于华夏。《史记·西南夷列传》也载:南越以财货役属夜郎,西至同师,同师就是现在的滇西北。以上史籍证明了华夏文明从北向南经秦蜀进入云南,也从东向西经楚越进入云南,融入洱海文化。

图片

白羊村遗址出土的小口罐(第二次发掘器物)

图片

白羊村遗址出土的折腹钵(第二次发掘器物)

重拾历史时光,白羊村遗址静静述说着远古人类流迁、定居、繁衍、交往的互嵌式发展史,而白羊村遗址中的陶器碎片却见证着白羊村遗址文化与各族文化在相互融会贯通,相互吸纳传承,相互转化创新中不断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共融发展的历史。

https://mp.weixin.qq.com/s/826MTTpvlF6tNg555YeI9w

阅读 307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