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萨——”悠扬婉转的古歌声入耳,以“哈尼四季生产调”为主题的大型原创剧目《哈尼古歌》在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上演。
“哈尼哈吧”为哈尼语,译意是哈尼族古歌。哈尼哈吧主要由老人在各种活动场所里演绎,起到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作用,是哈尼人教化风俗、规范人生的“百科全书”。
生活在滇南哀牢山区茫茫丛林里的哈尼族,在悠久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哈尼文化。
▲哈尼梯田。摄影/苏枫
让世界倾听来自元阳的天籁之声,这是千年梯田古老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一次蜕变。荣耀的背后,是云南红河州元阳县致力于挖掘、整理以及抢救性保护哈尼古歌等非遗文化投入的巨大努力。
留住民族的根,守住文化的魂。“元阳将加快实施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技艺互动活动,推动《哈尼古歌》常态化展演,深入挖掘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等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的艺术、经济价值,并健全完善与农民群众利益共享、持续稳定增收的联结机制。”元阳县委书记张喆介绍。
由于哈尼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梯田的开垦发展,因而梯田也深刻地影响了哈尼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独特、完整的梯田农耕文化现象。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农耕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播完全靠口传心授,“哈尼哈吧”便成为重大节庆活动和朋友聚会场合中传承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式。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内,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开垦历史。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我国第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3年6月,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多年来,被誉为“雕刻在大地上的诗行”的红河哈尼梯田身披世界文化遗产的至高荣誉广为人知。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以来,元阳县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将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风俗等融合起来,有效提升了境内19万亩梯田遗产区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元阳县充分利用民族、生态、区位、气候等优势,按照“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乡村振兴实践“样板”,打造出一批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康养村。
据悉,元阳县旅游大环线总里程185.3公里,是连接城区和景区交通的重要干线;旅游小环线里程47公里,是连接哈尼梯田景区一条小环线圈。在“绿美交通”建设中,以梯田文化和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元绿连接线、大坪公路、多依树至洞浦旅游公路、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将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梯田文化融入其中,致力于修路造景、路景相映。同时将哈尼梯田旅游景区和旅游特色村连接起来,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走廊,形成“美丽公路+”效应,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专访元阳县委书记张喆
元阳文旅发展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坚持文化为魂、梯田为核、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
▲元阳县委书记张喆
一梦到元阳,接天哀牢山;烟雨林木秀,苍翠云海间。元阳的振兴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如何让哈尼梯田的名片更响亮?……带着一系列问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了元阳县委书记张喆。
《小康》·中国小康网:能否谈谈您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下一步,元阳将继续讲好怎样的“梯田故事”?
张喆:关于元阳文旅发展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坚持文化为魂、梯田为核、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文化为魂”就是要突出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灵魂和引领作用,通过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价值的挖掘,让旅游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梯田为核”就是要以擦亮“世界遗产哈尼梯田”这张名片为核心,全力构筑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村寨,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旅游为体”就是要把旅游打造成文化走出去的载体,只有通过旅游让外界了解元阳文化,才能提升元阳文化的影响力。“康养为用”就是要适应旅游业从大众化向分众化发展的趋势,从元阳文旅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利用元阳“夏上山避暑、冬入谷避寒”的独特气候旅游资源,挖掘健康养生的功能性作用,把康养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业态。“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全力推进景区5A创建。以哈尼梯田景区5A创建为抓手,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推进虹夕诺雅酒店项目、梯田景区沿线生态停车场、元阳县5A创建文化旅游主题街区胜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元阳县哈尼梯田研学基地等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哈尼梯田旅游区形成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景观丰富多彩、旅游交通快捷便利、旅游产品丰富饱满、旅游管理体系健全、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旅游综合体。
“串珠成链”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按照串点、连线、成面的思路,完善县域旅游空间布局,以哈尼梯田景区为引领,聚焦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文旅资源,在旅游交通主干道沿线合理布局、打造精品特色村寨,把分散的景区景点、民宿村落、特色村寨和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打造集观光旅游、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特产购销为一体的旅游环线,让旅游成为推动元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比如,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线,打造犁田、放养梯田鱼、插秧、收割、捉鱼等一系列沉浸式农耕体验,探索特色农业体验与高质量休闲游结合的模式。
全力开发精致文创产品。充分挖掘元阳县丰富生态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通过一些加工工艺和文化价值赋能,借助新兴营销模式和市场主体,赋予日常物品和常见产品文化价值,把有元阳特色的“名优特新稀”农产品、工业产品变成文创产品,推广到新兴市场,产生经济效益。比如,把农耕文化融入旅游产品,采用缩微工艺的手法,以竹木为原材料,雕刻和编织出手可盈握的竹篮、簸箕、箩筐、耕犁、锄头、魚篓等农具旅游工艺品;用好梯田稻草资源,发展稻草工艺产品,编制草墩、扫把、草鞋等手工艺品,把稻草变废为宝。
《小康》·中国小康网:关于元阳的绿色发展,能否举一个最近工作中出现的实例?
张喆:关于绿色发展,元阳最近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大皮甲三产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位于元阳县马街乡大皮甲村,总规划项目建设用地14971.36亩,总投资196297万元,建设菌草种植示范区、水果种植观光采摘示范区、水稻鱼鸭综合种养体验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养殖区、生态保育区、滨河娱乐区、综合服务区、干热河谷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交易区、道路景观及标识系统建设、饲料厂、环卫设施建设、电力电信设施建设、给排水管网建设等14个项目分区。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03亿元,完成菌草种苗基地3000亩、菌草饲料基地7000亩、土地平整7000亩;建设标准化鹅舍5354平方米,养鹅6010只,建设饲料加工房60平方米、仓库60平方米、净道200平方米、污道200平方米及化粪池、化尸池、防疫室、消毒池、人员消毒通道、车辆消毒通道、水池等;建设管理用房120平方米、堆粪场50平方米及生活办公区、水电等配套功能设施,正在实施进基地道路改造和硬化。通过发展巨菌草种植项目,构建“饲草种植、畜禽养殖、粪污沼液处理、有机肥、饲草种植”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种植、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有效遏制了大皮甲基地沙漠化的趋势,让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能否谈谈元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具体进度?
张喆:亲商尊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干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的“试金石”,元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通过补齐思想短板来补齐发展短板,通过改进工作作风来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从我开始,全县上下转变服务观念,落实工作责任,亲力亲为、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问题,指导推动工作。建立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季调度工作机制,每月发布市场主体增速红黑榜、收集各部门工作进展信息,每季度发布营商环境红黑榜、召开政企恳谈会。全面盯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及市场培育工作进度,了解市场主体诉求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政企月度座谈会机制。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意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政企银企恳谈工作,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恳谈会,邀请企业代表及相关行业部门参加,并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3个层次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会议效果进行满意评议,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营商环境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和认识水平。2023年6月28日,在县供电局举行了元阳县第二届“获得电力”营商环境服务周用户座谈会。三是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全力做好“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进一步谋划培育一批“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年内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户。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元阳的哪个村是典型?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分享?
张喆: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比较典型。阿者科村引入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借助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优势,实施“阿者科计划”,通过全体村民参与的“内源式村集体主导”发展模式,盘活了村庄资源,带动了群众增收,促进了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阿者科乡村旅游热起来。“阿者科计划”留住了乡愁,走出了一条符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子,被确立为全球旅游减贫的一个中国解决方案,入选央视纪录片《告别贫困》和新华社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旅游扶贫案例、世界旅游联盟“全球百强旅游减贫案例”和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主要做法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守护活态遗产。阿者科村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实践论,把保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摆在首要突出位置,以村落保护为主体,设立传统民居保护资金,对传统民居进行集中修缮,实现挂牌保护。将传统民居、梯田耕种、森林水源养护等遗产保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梯田管理委员会、新街镇党委政府、爱春村委会、村旅游集体公司四方共同村民理事会,实现生态和村落保护常态化监管,重新让传统的木刻分水法和“赶沟人”制度“活”了起来,极大还原了阿者科原始风貌,使阿者科村留住了原生、留住了特色、留住了乡愁。
二是坚持内源发展,撬动经济增长。盘活阿者科村独特的梯田、村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编制《阿者科计划》,创新探索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实现在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坚持“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深入推进“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2023年发放鱼苗1248公斤,辐射带动群众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124.8亩,亩产增收4640元;积极推广“魔芋+玉米”套种特色农业,引进公司按每公斤3.8元价格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户均增收可达8.4万元。坚持“不租不售不破坏,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以及不破坏传统”四条底线,通过对村内自然及人文资源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科学开发深度定制游项目,推出“自然野趣、传统工艺、哈尼文化”3个主题的活态文旅体验项目,含梯田徒步、梯田捉鱼、识草药、插秧、草编、纺线、染布、踩石碓、长街宴、拜访非遗等19种精品活动,实现旅游项目菜单式管理,游客可根据需求“点单”。截至2023年9月,阿者科村接待国内外游客1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营收312.98万元。
三是完善利益分配,多渠道促农增收。阿者科村坚持“依靠村民发展,反哺村民致富”,通过利益分配机制与遗产保护细则的绑定,突出解决了利益分配问题,激发了村民创造经济发展的动力,纷纷尝试多渠道增收致富。阿者科村明确旅游分红细则,实行旅游经营利润三七开,即30%由村集体公司留成,用于后续管护建设及壮大集体经济,70%分给全村65户村民;为激发村民对遗产资源的内生保护动力,归村民的分红再分四部分执行,传统民居分红40%,梯田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截至目前,全村共举行了8次旅游发展分红大会,共计分红143.66万元,户均分红22101元。依靠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内孵化出住宿、餐饮、民族服饰等10余家个体经营户,对纺织染布、插秧除草、捉鱼赶沟、野菜采摘、哈尼家访、磨豆腐等哈尼族传统生产生活活动进行重新设计,推出自然野趣、传统工艺、哈尼文化等主题性体验项目,开展乡村大舞台、茶舍、鲜果采摘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以体验农耕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文旅融合新业态,拓展消费渠道,村民积极通过承接旅游体验项目获得直接收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旅游分红的双收入。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可否举个实例,谈谈元阳的高质量发展?
张喆:元阳县围绕“田米鱼蛋林,菜果药草石”布局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园区支撑,抓好“十个一”链长制工作,做大做强做优10条精深加工产业链,持续推进优势产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比如,元阳以“一粒米”为核心,打造绿色有机红米产业链,陆续开发了红糙米、留胚红米、水碾米、精制红米等5种红米产品,成功推出红米酒、红米糊、红米饼、红米茶、胚芽红米泡芙等红米系列产品5个,形成了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销售产品。全县“一粒米”产业链建链、延链有新进展,目前全县有链主企业共7家,其中红米加工点9个、红米线鲜加工坊(店)15个,红米酿酒厂3个。2023年通过精深加工开发新品种等实现红米总产值6亿元。
来源:《小康》杂志2024年1月上旬刊
记者:苏枫
责编:赵狄娜
(本文为《小康》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