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菜
荇菜在植物分类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 angiosperm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菊目 Asterales
睡菜科 Menyanthaceae
荇菜属 Nymphoides
荇菜Nymphoides peltata
(依据被子植物APG IV系统)
图片均由作者子丘拍摄
荇 菜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合集《诗经》中,荇菜Nymphoides peltata(S. G. Gmelin) Kuntze是最先出场的植物。一位年轻的男子在河边,想念心上姑娘,唱起了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以在河洲上鸣叫的“雎鸠”起兴,奠定了全诗琴瑟和鸣的基调,男子希望也能找到那样的伴侣。此时,他正看到水中采摘荇菜的女子,仿佛心上人的模样,让他一见钟情。
何以是荇菜,甚至是谁在采摘荇菜,古人今人有各种不一样的解释。然而,我以为临水而居的先民,见到的植物多与水有关,比如蒹葭。至于荇菜的隐喻,或许多是后人的附会而已。
荇菜之“荇”在《说文解字》中作“莕”,并解释为:“菨馀也……莕或从行,同。”《尔雅》也有:“莕,接馀。其叶苻。”《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均作“莕菜”。因此,198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62卷本植物的正式中文名也作“莕菜”。
不过,1995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第16卷以及最新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年度版)中使用“荇菜”一词。
古人对植物的分类比较粗略,加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很多,植物名的考证非常繁琐且困难。比如将荇菜与莼菜混为一谈,李时珍认为:“莕与莼,一类二种也……其叶似马蹄而圆者,莼也;叶似莼而微尖长者,莕也。”
值得一提的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去,后世文人对“莼鲈之思”给予了高度赞美,他们似乎也对荇菜与莼菜有区分。比如清代诗人宋荦在《摸鱼儿·莼》一词中将荇菜与莼菜作比较道:“轻摘起,见说道、参差荇菜浑难比。”
虽然李时珍对这两种植物进行了区分,但“一类二种”并不正确。现代植物研究表明,荇与莼虽然都是水生植物,但相差很远:荇菜是双子叶植物睡菜科荇菜属,莼菜却是早期被子植物莼菜科莼菜属。
荇菜在诗词中的出现,会与《关雎》有关,比如元末明初诗人李穑《七月二十日婢有难产者记之》:“荇菜左右流,更咏关雎乱”、明代诗人刘麟《恭遇册立中宫》:“荇菜入歌风穆穆,雎鸠有象兴翩翩”等。战国末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在两人所注的《诗经》(即后世所称《毛诗》)中认为:“关雎,后妃之德也。”虽然今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是古人多赞同,所以刘麟在宫廷册立皇后时有前面所言。
当然,更多的时候,荇菜只是以一种意象出现在诗歌中,比如隋代诗人李巨仁《赋得方塘含白水诗》:“长堤柳色翠,夹岸荇花黄”、唐代诗人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宋代诗人郭祥正《元舆待制藏舟浦宴集》:“荇菜风牵碧,荷花雨迸香”等。
荇菜并非我国特有物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非洲和欧洲,如今也引进到了美洲。所以,留学英国的徐志摩在剑河(River Cam)不仅注意到了垂柳,也特别提到荇菜,他写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不过,有人认为徐志摩只是用“青荇”一词借代,指河里的水草(后文有水草,避免文字重复),而非具体物种。比较流行的有下面提到的《再别康桥》几个翻译版本:梁实秋(1903-1987)的美国好友Edward Connynham将“青荇”译为green grass(绿草),与后文“水草”water grass押韵;英国汉学家Cyril Brich将“青荇”译为green fronds(绿叶);而在中国人的翻译中,将“青荇”译为green plants、green weed、green tapegrass等。
1753年,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瑞典博物学家Linnaeus(林奈)将荇菜归入睡菜属Menyanthes,学名为M. nymphoides。种加词显然来自睡莲属学名Nymphaea和词尾部分-oidds(意为“像…的”),指荇菜的叶形似睡莲属。
荇菜在英语中叫作fringed water-lily,water-lily便是睡莲,而fringed意思是“具流苏的”,指荇菜花瓣如着流苏。在英语中,还用floating heart指睡莲属的植物,特别是有浮动的心形叶子;而荇菜的花为黄色,故称之为yellow floating heart。
1770年,德国植物学家Samuel Gottlieb Gmelin(144-1774)对荇菜进行了科学描述,并命名为Limnanthemum peltatum,种加词peltata意思是“盾状的”。目前采用的接受学名Nymphoides peltata则是1891年由德国植物学家Carl Ernst Otto Kuntze(1843-1907)进行修订的。
拍摄地:武汉 · 东湖
《中国植物志》
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圆柱形,多分枝,密生褐色斑点,节下生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片飘浮,近革质,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8厘米,基部心形,全缘,有不明显的掌状叶脉,下面紫褐色,密生腺体,粗糙,上面光滑,叶柄圆柱形,长5-10厘米,基部变宽,呈鞘状,半抱茎。花常多数,簇生节上,5数;花梗圆柱形,不等长,稍短于叶柄,长3-7厘米;花萼长9-11毫米,分裂近基部,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全缘;花冠金黄色,长2-3厘米,直径2.5-3厘米,分裂至近基部,冠筒短,喉部具5束长柔毛,裂片宽倒卵形,先端圆形或凹陷,中部质厚的部分卵状长圆形,边缘宽膜质,近透明,具不整齐的细条裂齿;雄蕊着生于冠筒上,整齐,花丝基部疏被长毛;在短花柱的花中,雌蕊长5-7毫米,花柱长1-2毫米,柱头小,花丝长3-4毫米,花药常弯曲,箭形,长4-6毫米;在长花柱的花中,雌蕊长7-17毫米,花柱长达10毫米,柱头大,2裂,裂片近圆形,花丝长1-2毫米,花药长2-3.5毫米;腺体5个,黄色,环绕子房基部。蒴果无柄,椭圆形,长1.7-2.5厘米,宽0.8-1.1厘米,宿存花柱长1-3毫米,成熟时不开裂;种子大,褐色,椭圆形,长4-5毫米,边缘密生睫毛。染色体2n=54,56。花果期4-10月。
Flora of China
Rhizomes horizontal. Stem cylindric, unbranched, sometimes producing rootlets from nodes. Leaves alternate at stem base but opposite at apex; petiole cylindric, 5-10 cm, base widened into an amplexicaul sheath; leaf blade ovate-orbicular to orbicular, 1.5-8 cm in diam., subcoriaceous, abaxially purple-brown and densely glandular, adaxially glabrous, base cordate, margin entire, veins indistinct. Flowers usually densely clustered at nodes, 5-merous, distylous. Pedicel 3-7 cm. Calyx 7-9 mm, lobed to near base; lobes elliptic-lanceolate to elliptic, apex obtuse. Corolla golden yellow, 2.5-3 cm, rotate, lobed to near base; lobes obovate, margin broadly membranous and irregularly laciniate, apex rounded to emarginate. Filaments sparsely pilose. Short styled flowers: ovary 5-7 mm; style 1-2 mm; stigma small, filaments 3-4 mm; anthers curved, sagittate, 4-6 mm. Long styled flowers: ovary 0.7-1.7 cm; style to 1 cm; stigma large, 2lobed, suborbicular; filaments 1-2 mm; anthers 2-3.5 mm. Glands golden yellow. Capsules elliptic, 1.7-2.5 × 0.8-1.1 cm. Seeds brown, compressed, elliptic, 4-5 mm, densely ciliate. Fl. and fr. Apr-Oct. 2n = 54.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