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浓郁的山茶油香气扑鼻而来,村民们又迎来了一个油茶丰收季,忙着对刚晒干的油茶籽榨油。
这是丰收季节南粤广袤乡村的一个缩影。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牵引下,广东正以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统筹保护与发展,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油茶、竹子、中药材、森林康养等林下特色产业,积极拓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致力打造“绿富”双赢的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广东油茶大丰收
据了解,广东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五,是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约8950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今年八月,《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炉,再次奏响了广东林改的最强音,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画卷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展开。
完善产权制度
激活“沉睡”的林地资源
“这700亩坚果园,是从全村2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之前都是荒山杂木,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现在种上坚果,亩产值达数千元。”在信宜市朱砂镇文料村,禾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世伦介绍,将林地流转给他的村民同样获益不少,一是每年每亩近百元的地租,二是合作社每年都请许多村民为其坚果园除草、施肥、采摘等,每年给村民支付的劳务费是数十万元。
文料村的荒山变“金山”,核心就是广东持续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保障了林木所有权各项权能,让林农与经营主体都吃下了“定心丸”,有效盘活了闲置的林地资源。“这些果园都是村民拿地林地承包权证跟我签流转合同的,林地面积、经营期限一清二楚,大家都很放心。”何世伦说。
完善产权制度,事关万千农户切身利益,是深化集体林改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也一直是广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线。今年5月出台的《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首条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再次明确要坚决落实所有权、长期稳定承包权、加快放活经营权;坚决维护农民集体对承包林地发包、调整等权能;家庭承包林地承包期届满时,坚持延包原则;林地经营权可以依法通过出租、转让、入股、合作及其他方式再流转。
位于粤北的英德市下太镇高洞村同样是受益于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典范。据了解,该村有4000多亩林地,原先只有一些残次林,几乎没有产生经济价值,而5年前,村民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英德宏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种植的油茶已长得郁郁葱葱,很多村民在该公司务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英德麻竹笋冲刺百亿产业
“‘三权’分置改革,明晰了产权关系,使得农民集体、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多位林业经营主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权”分置减少了因产权不清而产生的纠纷,促进了林地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可谓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
发展林下经济
探索“两山”转化广东路径
森林是“水库”“碳库”,亦是“粮库”“钱库”。
位于粤东北的龙川县,是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也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但这里不仅有含黛的群山,环绕的东江,更有闻名遐迩的龙川山茶油。
眼下走进龙川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油茶果,农民在油茶园穿梭其中,有的忙着采摘茶果,有的忙着将采摘的茶果搬运至加工厂……一幅秋收季节的亮丽图景尽收眼底。据统计,龙川县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45.59万亩,预计今年鲜果总产量约15.14万吨,加工成茶油产值达18.93亿元,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的“摇钱树”。
龙川油茶是广东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是广东省林业局近年来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油茶、竹子、森林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不懈努力。
油茶已成广东林下绿色富民大产业
据了解,十八大以来,广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油茶营造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努力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在林业发展上,广东各地也始终与省局“同频共振”。在产权制度、产业政策、龙头培育、投入机制、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组合拳作用下,广东林业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23年广东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3403万亩,产值546.3亿元;创建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德庆)、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30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个、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67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个、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94个;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5家、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375家。同时省林业局还推动开展林产品森林认证,搭建林产品交易平台,打造“粤林 ”特色品牌。
仿野生灵芝种植
新的林改方案出台后,各地正在锚定“到202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的新目标奋进,加快推进油茶、竹子、森林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林业朝阳产业,全力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创新金融保险
解决经营主体发展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离不开金融保险的助力。但由于林下经济普遍生长周期较长,不可控的风险又多,导致很多林业经营主体面临贷款和购买保险难,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但记者调查发现,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持续推进,各地正在积极创新金融保险制度,努力破解林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难和购买保险难的问题,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感谢银行的助力,有效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建设资金难题。”近日,在位于河源灯塔盆地农高区的连片近万亩的美林油茶种植基地内,广东美林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在项目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企业面临生产资金缺口大的难题,在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后,河源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发放首笔信用贷款780万元,后续增加两笔共3300万元贷款,有效解决了其公司流动资金的燃眉之急。
油茶是河源优势特色产业,为助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河源金融机构不止为企业推出了“油茶贷”特色金融产品,还积极推广油茶保险制度,将农业保险“保防救赔”风险减量体系引入油茶产业,为油茶装上“安全阀”。据了解,2023年全省油茶保险参保24.96万亩,保费规模2323.6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1104.24万元,市县级财政补贴471.24万元,帮助油茶经营主体规避风险。
“我们这保险不只管自然灾难,还管价格呢。”谈及保险,英德一竹笋种植户告诉记者,为解决他们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加快打造英德麻竹笋百亿产业,当地保险机构开创了价格保险,以每公斤2.64元为基准保障竹笋价格,防止价格波动伤农。
德庆发展巴戟产业富民
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助力林业产业发展,其背后也是广东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据了解,广东正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林业发展的中长期贷款等创新产品,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林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发展多元化林业融资模式。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推动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并举,支持根据个性化需求创新商品林保险产品,推广古树名木、林业碳汇、林下经济作物等特色险种。用金融和保险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让绿色经济迸发新的活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