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天津 > 正文 站内导航

续写春天的故事

媒体:新民晚报  作者:吴陆牧 王 伟
专业号:天津老家 2022/4/11 10:18:42

续写春天的故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经济日报重庆讯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消息,今年一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39.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24%。

据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共160个,年度计划投资1835亿元。今年以来,川渝两地齐心协力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在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筑生态屏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分别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57.8亿元、230.9亿元、25.1亿元、8.2亿元、3.4亿元、14.1亿元,生命健康金凤实验室等13个项目实现新开工。

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表现亮眼,一季度完成投资占年度投资计划比例达31.7%,超时序进度6.7个百分点,为川渝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49个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181.7亿元,占年度计划31.3%。长寿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川渝合作(广安—合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电光谷科技城一期等31个项目超时序进度完成投资,成渝新材料产业园等7个项目实现新开工。

此外,10个数字经济项目完成投资4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6.9%。其中,川渝5G网络覆盖建设项目、区域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体项目、重庆腾龙5G产业园、重庆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等6个项目投资完成率超过37.5%。

下一步,川渝两地将继续抓住上半年施工关键期,细化目标、精准调度,积极协调卡点难点问题,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纵深推进。

续写春天的故事|渤海湾崛起现代海洋城

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天津市的海洋资源相对匮乏、海洋经济总量不大。但目前其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已超过30亿元,居全国领先地位。海洋经济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天津发展海洋经济靠的是什么?答案是规范海域治理和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高明兴介绍,天津不断优化海洋经济格局,规范海域治理,滨海新区“核心区”驱动作用逐步凸显,沿海蓝色产业发展带和海洋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带建设日渐完善,南港工业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天津港港区、塘沽海洋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五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五区”的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

保护“蓝色家园”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春天的天津港保税区临港湿地公园如渤海湾的一颗“生态明珠”熠熠生辉。

“过去,这里就是一片海边的盐碱地,通过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已成为以修复海河入海口生态环境、保护鸟类栖息地为目的的生态湿地公园,每年吸引上百种鸟类来此栖息。”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环境管理局副局长梁林发说,临港湿地公园是天津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示范项目。公园通过初期雨水高效预处理设施,可对湿地周边约178公顷范围内的初期雨水进行收集与强化处理,为区域提供了优质生态补水,对保护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意义非凡。

近年来,天津市持续强化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一方面,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以七里海潟湖湿地、大港湿地、汉沽湿地以及所辖渤海湾海域为重点,开展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工程,目前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31.87公顷。另一方面,完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地,将大港湿地和汉沽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选划为自然保护地。

天津市拥有港口油气、盐业和旅游业等多种海洋资源。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域管理与预警监测处处长范丙泽说,要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市,应遵循“保护优先、陆海统筹、集约节约”的原则,完善长效机制,严格岸线开发管控,科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天津完成《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修订,先后印发《天津市“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9—2035)》等文件,不断优化岸线保护格局,实施分类管理、分段保护与修复,整治修复岸线4.78公里,完成自然岸线保有量的目标。

目前,天津市多地已实施退养还滩工程,岸线生态功能不断提高,海湾纳潮量和湾内海洋动力环境持续恢复,海水质量、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明显加强。

守住生态红线

日前,位于天津市海洋生态红线区内的某自然村附近,天津市海监总队海域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马红军在检查中发现一处旧码头无海域使用权属问题。

天津市海监总队经研究决定对该码头进行查处,可部分村民存在一定抵触情绪。一些村民认为,码头是上世纪80年代村集体一点一滴建起来的,进行处罚和办理海域使用证没有必要。

“办理海域使用证是规范海域治理的重要一环,能避免私搭乱建对蓝色家园带来不利影响。”马红军耐心地给村民讲解,做好海域法和《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普法工作。

最终该村村委会按期足额缴纳了罚款,并对占用的红线内林地面积进行了占补平衡,海域使用手续也在有序办理中,这片海域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

通过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天津市近期全面清理非法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区违规海上构筑物项目,拆除大港滨海湿地红线区内违建光伏项目遗留设施等一批工程,恢复了海域生态环境。

范丙泽介绍,天津市强化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将自然岸线纳入海洋生态红线区实施严格保护,调整后的红线区面积占比达到12%,将全部自然岸线纳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自然岸线保有量不减少。

尽管近年来海域治理取得一定成绩,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但目前天津海洋资源环境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岸线资源稀缺,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明显制约,海洋环境承载力较弱。又如,陆源入海污染压力持续存在,部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依然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继续提高海域治理水平,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经济与规划处处长王正江说。

做强海洋经济

随着海域治理持续规范,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天津市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由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天津市极地与深远海工程装备创新中心日前被批准组建。

“天津海洋工程产业不仅为渤海油田和国内海上油田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而且成为天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工程管理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金晓剑告诉记者,此次创新中心采用“创新中心+联盟”模式,首批参与组建单位达到十几家,联盟单位超过50家,不仅解决了单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海洋经济的聚集度。

这只是天津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的缩影。王正江介绍,7年来,天津市海洋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以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为核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形成,以中船重工、博迈科等企业为龙头,高端海洋装备产业集聚。2021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增幅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船舶海工租赁产业加速聚集,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全国领先。

3月17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内,讲解员陈芷晗正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带领广大网友远程游览“从风帆到行轮”展厅、观赏古希腊战船、克莱蒙特号等船舶,网友纷纷通过弹幕对展览表达了赞美之情。随着国家海洋博物馆、邮轮母港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中新生态城为核心的高品位滨海休闲旅游区初步建成,天津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步入快车道。

最能体现海洋经济实力的是硬核科技。天津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科技创新、装备制造及场景应用的城市,拥有一批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3月1日,《天津市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高明兴表示,《规定》是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体现天津作为的具体行动,是培育壮大海水淡化产业、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

2016年至2020年间,天津市的有关单位承担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申请专利近200项,多项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工程建设方面,天津市是目前国内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均得到应用的地区,现有正常运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个,工程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天津北疆电厂作为全国首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单位,率先实现海水淡化对城市市政管网供水。依托汉沽盐场开展浓海水制盐和海水提溴、提镁等产业化应用,天津已经形成“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浓海水综合利用方面特色鲜明,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原所长李琳梅介绍,海水淡化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对水资源的安全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考虑将海水淡化作为新水源,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范畴。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海洋经济已形成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若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蓝色品牌”,但对标沿海先进省市,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天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海洋油气、海洋化工等传统海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海洋经济发展仍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活跃度和创业活跃度不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增强。”王正江说。

谈到继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王正江建议,应依托天津海洋经济相关优势,推动设立相关产业基地,如全国海水淡化基地、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等,培育壮大相关产业链集群,增强海洋经济的聚集和发展。此外,可借鉴其他沿海城市经验,成立海洋大学或在现有高校中设立海洋相关专业,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海洋经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完善海洋经济人才培育体系。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续写春天的故事|海南琼海:"六水共治"保安全

海南省琼海市的双沟溪是万泉河的一个支流,这里河水清澈、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市民们在这里休闲娱乐流连忘返。眼前的景象很难让人相信,三年前这里曾是一条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

琼海水资源丰富,境内水库河流众多,水库共有103座;列入河湖分级名录的河流共128条,河流总长度约883.58公里。现在许多河道像双沟溪一样正在越变越亮丽,这都得益于琼海近年来全面打响的“六水共治”攻坚战。

近年来,琼海市大力开展“六水共治”工作,科学地推进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琼海市委书记兼治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田志强要求,全面摸清底数,分轻重缓急补齐弱项短板,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系统治水。通过高质量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恢复水生态、提高水质量、保障水安全。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琼海市启动嘉积、潭门、万泉等7个镇(一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涉及47个行政村、550个自然村。“这7个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面完工,届时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提升至30%。”琼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俗话说,治水先治污,水资源的污染直接威胁着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六水共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以来,琼海市牢牢把握污水治理的主战场,切实推进“治污先行”,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琼海市嘉积城区的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扩建后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每天7万吨,能够满足城区污水处理需要。同时,琼海市全面启动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琼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宜章介绍,琼海12个建制镇已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琼海市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推动各项治水工作落到实处。今年3月,琼海市博鳌镇污水截流并网改造项目、官塘片区污水截流并网改造项目、九吉坡工业区污水收集管网及泵站项目等治水项目集中开工,将铺设管网34.79公里,并新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这3个项目均计划在今年年底完工。目前,琼海全市已谋划48个治水项目,总投资约27.52亿元。

琼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琼海市水务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6.87亿元”。在这个基础上,水务局方面还将联系清华大学水利团队,围绕生态美丽河湖建设、城乡给排水设施建设、缤纷海岸建设、智慧水务等内容,再谋划一批重点治水项目。

来源:经济日报

阅读 589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