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自古以来,广州的城市建设一直有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的传统。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首批批复。面向2035,广州积极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探索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系统策略,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强化国土空间碳排放约束,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引导城乡绿色低碳发展。
【读懂广州2035】
面向2035,开展全市国土空间碳排放测算,强化空间与用地载体对碳达峰、碳减排的引导支撑作用。强化城市公共中心用地用能管控。建设轨道都市、混合街区,支撑市民绿色出行。
面向2035,运用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和手段,定量评估全市林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结合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布局,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为节点、生态绿廊为纽带的多层次、开放型城乡一体化的碳汇系统,有效保护市域自然地貌、植被、公园绿地、农田、水系、湿地等碳汇功能区域。结合山水林田湖海系统保护修复,增强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适应气候变化,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面向2035,构建通风廊道,让自然做功、引风入城。完善城市防洪治涝标准,保留并逐步修复城市河网水系,建设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
——优化市域通风格局。依托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控制流溪河主风廊、正果—钟落潭—白坭河主风廊、增城南部—九龙大道主风廊、虎门水道—帽峰山主风廊、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主风廊、洪奇沥水道—珠江西航道主风廊6条市域通风廊道,连通山林、河湖、湿地、海域等大型生态冷源地,促进城市通风散热。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支持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着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风电。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布局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积极发展新型储能,探索能源新型利用方式。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湿地建设
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公园的升级改造已接近尾声,将于10月1日重新开放。”南沙湿地景区业务经理万君告诉记者,为增加水鸟优质栖息生境和改善红树林生境条件,南沙湿地于9月7日闭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国庆假期将以新面貌迎接游客观水鸟、赏秋色。
截至2023年底,广州共建设有19个湿地公园,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广州还大力建设小微湿地。2023年10月,广东公布了全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广州南岗河(长岭段)小微湿地、东山湖公园小微湿地、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小微湿地(石灶上天池湿地)、永和污水处理厂小微湿地入选。
为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广州正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南沙湿地“绿美海岸带”红树林示范点将被打造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通过改善水鸟的栖息环境、营造高品质观鸟体验、提升生物多样性,形成“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万鸟齐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市民说
“这几年变化很大。”68岁的市民丘先生小时候经常来东山湖公园玩,公园是他的“游乐园”;退休后,他每天到公园转悠,观花、观鸟、发呆……“总能找到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邱先生说,经过多年建设,公园环境变好了,设施更为齐全,人人可乐其所乐。
山海骑行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为广州戴上“翡翠项链”
从二沙岛出发,沿阅江路碧道一路骑行,可饱览沿途美丽江畔与繁华都市相辉映的景色:珠江新城CBD地标建筑云集,广州塔、花城广场、海心沙、二沙岛、琶醍等人流不绝,琶洲人工智能集聚区氛围渐浓,琶洲展馆诉说着千年商都的悠久历史,儿童公园、会展公园超大草坪、驿站则可供骑行者休憩……
“骑”遇流溪,“骑”遇增城,“骑”遇番禺,“骑”遇南沙……广州已建成绿道、碧道、乡村公路和市政路慢行道等骑行系统雏形。在此基础上,广州将立足于城市自然禀赋,着力构建贯通全域“山水城田海”骑行道,通过更新路面、拓宽骑行空间、新建必要贯通段等“小切口”方式进行升级,打通断点、提升骑行环境,将全市骑行空间贯通成网,到2035年形成北至从化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途经珠江带,南抵南沙海滨的骑行主线,长约520公里。届时,以骑行道贯通为载体,以点串线、以线成网,串联传统村落、工业遗产、产业小镇以及生态、农业、历史、都市、海洋等风貌资源点,打造多个主题区段,高质高效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州建设,为广州戴上“翡翠项链”。
市民说
市民陈小姐两年前踏入骑行圈,常常在周末和节假日与骑友一起去花都、从化、黄埔、增城等地骑行。“骑行是一种非常解压的慢游方式。穿梭在绿水青山、繁花绿道间,拥抱‘天然氧吧’,既看了风景,又放松了心情。”陈小姐说。
通风廊道
邀来清风降温驱霾
助力城市更加凉爽
早在2017年,广州即拟在市域层次规划主通风廊道。2020年以来,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工作,推动广州“酷城”行动,探索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城市降温综合解决方案。
2022年,广州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通过对广州整体风环境进行WRF模拟研究,结合城市河流、绿地等开敞空间布局,构建市域六条主要通风廊道体系。
邀来清风,降温驱霾。多年来,广州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凉爽的广州,通过更加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重新聚集户外空间人气、激活户外交往活动。
市民说
“通风廊道应该可以让城区吹起穿堂风,想想就很爽。”市民汪先生说,经过建设、改造,如果完全达到规划风廊管控要求,广州夏天酷热范围应该会大减,春秋空气将更好。
面向2035,构建通风廊道,让自然做功、引风入城。依托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控制6条市域通风廊道,连通山林、河湖、湿地、海域等大型生态冷源地,促进城市通风散热。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