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蜥、圆鼻巨蜥
黑脸琵鹭、黄嘴白鹭
黄胸鹀、彩鹳
穿山甲、 小灵猫
大灵猫、云豹
它们是 茂名生态“最华丽”的形象大使
濒危鸟类彩鹳(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2年3月份雷公摄于博贺湾。它的造访,刷爆茂名“鸟友”朋友圈。
2021年12月,茂名市林业局委托广州紫荆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针对全市范围内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这也是茂名市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通过实地观测、村民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记录到茂名共有428种野生脊椎动物,加上今年3月份造访茂名的彩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刚好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42种。
近年来,我市秉承“滨海绿城,好心茂名”建设理念,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坚持向绿色发展谋“生态红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野性的逐渐回归,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佐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你知道5月22日
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吗?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
形态特证: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 15-30 厘米,尾长 23 厘米左右,体重 50-100 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 四肢、尾 5 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蝎蜥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 横纹,则又很像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 生境与习性: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每年 6-8 月份繁殖,卵胎生,11 月至次年 3 月冬眠。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形态特证:体形巨大,体全长 1482(662+820)毫米,体重 20-30 千克。头部窄而长,吻部也较长,鼻孔近吻端,眼睑发达,瞳孔圆形;鼓膜裸露;舌细长,先端深分叉;背鳞颗粒状,圆形或卵圆形;腹鳞 四边形,横向成行;尾侧扁如带状,尾背鳞片排成两行矮嵴;四肢粗 壮,指(趾)上具有锐利的爪。体背黑褐色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 或灰白色,散有少量黑点。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 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晩最为频繁。性好斗,较凶猛, 遇到危险常以强有力的尾巴抽打对方。善于游泳、爬树。捕食鱼类、 蛙、蛇、鸟、鼠及昆虫等。雌性于 6-7 月的雨季产卵于岸边洞穴或树 洞中,每窝产卵 15-30 枚。孵化期为 40-60 天,寿命可达 150 年。
形态特证:中型涉禽,体长 60-78 厘米。通体白色,嘴基、额、 脸、眼先、眼周,往下一直到喉全裸露无羽,黑色。嘴长而直,上下 扁平,先端扩大成匙状,黑色,且和头前部黑色连为一体。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内陆湖泊、水塘、河口、芦苇沼泽、水稻田 以及沿海岛屿和海滨沼泽地带等湿地环境。主要以小鱼、虾、蟹、昆 虫、昆虫幼虫以及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食。
形态特证:中型涉禽。体长 46-65 厘米,体重 320-650 克。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喙非繁殖期淡黄褐色,繁殖期橙黄色。虹膜淡黄色,腿黑色,趾黄色或黄绿色。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喜食小鱼和贝虾。
分 类:雀形目,鹀科
形态特证:属小型鸣禽,体长 14-15 厘米。额、头顶、头侧、颏 及上喉均黑,尾上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 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 色。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 地和林缘地带。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 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
保护等级:国家 I 级
形态特证:体大(100厘米)的大致为白色的鹳。胸具黑色带,两翼黑白色,尾黑,嘴黄 而下弯,头部裸露皮肤偏红。繁殖期背羽沾粉红。飞行时两翼黑色,翼上大覆羽及翼下覆羽具白色宽带,其余翼上覆羽则具狭窄白色带。亚成鸟褐色,两翼黑,腰及臀白色。虹膜-褐色;嘴-橘黄;脚-粉红。 生境与习性: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非繁殖季节也常出现在农田和耕地,偶尔出现于沿海海边和盐碱地上。营巢于水域附近的树上或城镇附近。主要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 形态特证: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 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 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 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虫幼虫等。
形态特证:长约 48~58 厘米,尾长 33~41 厘米,体重 2~4 千 克;全身灰黄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 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 生境与习性: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如低山森林、 阔叶林的灌木层、树洞、石洞、墓室中。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以 植物性食物为辅。动物性食物如老鼠、小鸟、蛇、蛙、小鱼、虾、蟹、 蜈蚣、蚱蜢、蝗虫等,植物性食物如野果、树根、种子等
形态特证:体长 60~80 厘米,尾长 40~51 厘米,体重 6~10 千克。额部相对较宽,趾行性。体基色棕灰,体斑黑褐色。颈侧和喉部有 3 条波状黑色领纹,其间夹白色宽纹。腹毛灰棕无斑纹,四足黑褐,尾 具 5~6 条黑白相间色环。 生境与习性:主要栖息于丘陵、山地等地带的林缘灌木丛、草丛 中,并选择岩穴、土洞或树洞作为栖息位点。食性较杂,动物性食物 包括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甲壳类、昆虫。植物性食物包括 植物的茎叶、多种无花果的种子及布渣果、酸浆果等。
形态特证: 体长61-106cm,体重16-32kg,毛土灰色至浅黄褐色,腹部和四肢内侧色浅,全身布满深色大型云状斑块。头部、胸部、腹部和四肢有斑点。耳短而圆,耳背中央有一灰白色斑点。
生境与习性: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带,营树栖生活,捕食野兔、黄麂等小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