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林草热点聚焦 > 正文 站内导航

保护湿地,给野生动植物一个安稳的家

媒体:光明日报  作者:崔丽娟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0/3/3 9:51:53

海南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陈正平在滩涂上巡护。新华社发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冬日一景新华社发

【生态话题】

编者按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正在对病毒进行溯源,公众也在反思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

2020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的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即维护构成生物多样性的所有野生动植物物种。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本期生态文明版,就让我们聚焦湿地这一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如何息息相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体会。

湿地是一种介于水域和陆地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水文过程、地球化学过程以及营养循环过程都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能满足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类群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湿地繁衍生息,因此湿地被形象地称为“生物的天堂”“物种基因库”,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

守护滋养地球上的万千生灵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中高等植物约200科692属2315种,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江西湿地是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例如,鄱阳湖是白鹤的越冬地,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湿地是天鹅的重要繁殖地,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湿地在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为生物提供独特生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外,湿地还在应对气候变化、抵御灾害、涵养水源、净化水体、提供物质基础等方面默默守护和滋养着地球上的万千生灵。

湿地是抵御灾害的一道天然屏障。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储水如同海绵一样,在汛期吸收和蓄存多余的水分,在干旱季节将水释放出来,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造成的洪水或干旱。滨海湿地,如盐沼和红树林,能有效抵御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破坏,保护生物栖息地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湿地低平的地势和缓慢的水流,可以让污染物中的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芦苇、香蒲、狐尾藻等湿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进行富集;广泛分布于水体、基质和植物根系等环境中的微生物能够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降解、去除各类污染物。

湿地生态系统中蕴含的大量营养物质是支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湿地不仅是动物的觅食所,也是人类食物、原材料、能源的“储备库”。例如,湿地植物芦苇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湿地中的药用植物有200余种,其中含有各种葡萄糖、生物碱、乙醚油和其他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不容忽视

《湿地公约》2018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湿地展望》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1.21×109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8%左右。该报告同时表明,1970年至2015年短短的45年间,全球35%的湿地已经消失,其速度是森林的3倍。

我国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湿地公约》定义的除极地外的所有湿地类型。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单块面积为8公顷以上湿地的总面积为5342.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另有水稻田面积3×107公顷未计入调查范围)。两次湿地资源调查之间的十年内(2003—2013),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7.62万公顷。

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湿地生物有着强烈影响,如湿地污染会导致湿地水鸟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在我国两次湿地调查期间,水鸟种数减少了39种;有些不合理的筑堤修坝等人为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阻断了水生生物的迁徙通道,增加了洄游性鱼类以及江豚等动物灭绝的风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污染已成为我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我国湖泊、河流湿地普遍受到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的107个湖泊(水库)中,有31个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占被监测湖泊的29%;对我国辽河、海河等7大水系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超过1/4的河段水质为IV类、V类或劣V类,其中海河和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围垦和占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粮食需求和防洪需要,曾对湖泊进行过大规模围垦。2010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内,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635个湖泊中,有231个湖泊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滨海滩涂湿地的破坏更为严重,大规模围填海、临港工业和码头建设、水产养殖和盐田开发造成我国滨海湿地不断萎缩。2012年近海海洋综合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累积丧失滨海湿地57%,红树林面积减少73%,珊瑚礁面积减少80%,海草床绝大部分消失。

此外,破坏性捕捞、放牧和养殖,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使得物种日趋单一,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旅游业的非理性发展、非法捕猎和人为捡拾鸟蛋等行为,也直接造成湿地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减少。

构筑湿地保护命运共同体

针对湿地退化的状况,我国采取了积极的湿地保护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2016年,下文简称《制度方案》),都将“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其中,《制度方案》更是对全面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标志着湿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保护阶段。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省级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率”被纳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中央对地方绿色发展实行年度评价的依据。在上述保护政策的促动下,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57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处、国家湿地公园899个、省级重要湿地781处,以及数量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19%。

构筑湿地保护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全球协作共赢。有一些湿地地处我国和相邻国家的界湖、界河和海域,其水资源分配、水域污染、渔业捕捞等均关乎相关国家的共同利益,需要多国共同决策。许多珍稀濒危的鸟类常常飞越国界,为了保护这些跨国迁徙鸟类,中国政府分别与日本、澳大利亚政府签订了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中俄两国共同保护兴凯湖湿地的协定,与新西兰政府签署了保护包括红腹滨鹬、斑尾塍鹬等26种水鸟及其栖息地的备忘录。未来,中国还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携手推动全球湿地生态系统治理。

湿地保护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包括: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杜绝向湿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不吃野生动物,不参加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积极参加湿地科普宣教或培训等,增强湿地保护意识,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者:崔丽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雷茵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阅读 1278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