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林长制报送平台 > 综合资讯 > 正文 站内导航

林科专家创新作答“林改四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媒体: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作者:内详
专业号:广汉市自然资源局 2024/11/21 10:02:4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实践。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林改四问”,即:“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新形势下,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聚焦“林改四问”,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创新作答,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献智建言,助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全面”走向“深化”。

山要怎么分?

——“三权分置”是核心,共同富裕是目标

根据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初步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和生表示,早在2003年开始林改试点和2008年全面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分山”“分股”确权的任务。本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遗留问题,加快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这一举措,更好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科信所研究员赵荣表示,当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集成增效阶段,应重点围绕系统整合与协同优化展开,解决权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因此,首要任务是“明晰产权”,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户的投资信心和经营预期。在延续承包关系的同时,考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引入多元分配机制,如按劳分配、土地股份合作等,确保资源与利益的公平分配;或通过强化集体股权或红利分配等共享机制,让广大农户共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树要怎么砍?

——坚持科学采伐,实现可持续经营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保障林木所有权权能,不得以各种名义禁止或限制合法的林木采伐行为。数据显示,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48亿立方米,翻了一倍。林区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美,林改改出了满目青山。

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张会儒表示,森林采伐不仅是森林利用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经营措施,是调整森林结构的核心措施。他指出,要将森林经营方案作为审批林木采伐、安排林业项目等行政管理事项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的森林经营制度体系,提高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水平。根据立地条件、林分的适应性、生长发育阶段和功能目标,科学确定经营措施,防止“跟风”“一刀切”“一把尺子”的教条做法。当然,精准提升还需要精准化的经营技术作为支撑。

张会儒表示,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但可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木材等林产品产出,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创造条件。我国集体林涉及1亿多农户,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林业生产是林农的经济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推进集体林可持续经营,将有力促进集体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钱从哪里来?

——盘活森林资源,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我国集体林提供了国内80%的木材、80%以上的经济林产品,发展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生态护林员制度、储备林制度、林业碳汇政策等也源源不断地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陈幸良表示,林下经济的发展是激活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实现生态与富民共赢的重要举措,既充分发挥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优势,又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森林生态产品与服务,从而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他指出,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在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不仅丰富了产品与服务的种类、提升了品质和附加值,还成功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彰显了森林“四库”功能和多种价值。

集体林是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科信所研究员何友均表示,作为目前全国林草行业唯一获得首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的单位,科信所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林业碳汇项目顶层设计、技术研发等工作,如在浙江的“浙林碳汇”(碳普惠)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技术支撑,创新构建起一条完整、规范、闭环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路径。截至目前,科信所已成功助力浙江省9市32县开发43万吨林业碳普惠产品,累计完成林业碳汇(碳普惠)减排量备案登记43.26万吨。产品最终全部用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作为碳排放抵消,为助力实现历史首次零碳办赛、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和协同减污降碳提供了智力支持。

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唐守正牵头联合8位院士向国家提出的政策建议,并得到了国家的采纳和实施。十几年来,全国各地通过储备林工程不仅实现了林更绿、木更多,还为各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提供了新路径。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雷相东说,2020年以来,福建永安市采用国储林 林票收储模式,将森林资源收储流转、盘活资源作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重要举措,开展了储备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创新技术实验示范,并实施了储备林 林菌模式,建立了碳汇示范林,带动林农户约6000人增收致富,实现了山林增值、林农增收。

单家独户怎么办?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3年,全国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集体林地每亩产出约300元,比林改前增长3倍多。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部分集体林业大县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林业。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集体林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基础。赵荣表示,解决单家独户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林地碎片化、经营粗放、效益不高等问题,从而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增加林农收入。首先应推动林权流转,鼓励农户通过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将分散的林地集中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次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通过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来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益。大力推广合作经营,鼓励国有林场与企业、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因地制宜采取合作造林、现有林合作经营、森林资源委托管理等模式,形成相适应的规模经营格局。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为培育和发展集体林新质生产力提供路径和保障。谢和生表示,分山到户的家庭通过林改获得了更多的土地,但营林育林资金、劳动、技术、数据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障碍不解决,深化林改的红利就难以充分释放。因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村情、林情和行情,这些实际情况都决定了采取什么样的规模经营主体和合作方式,以及合作的紧密程度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如农户可以将林地经营权让渡给更有规模经济能力的经营主体,把自己的劳动力从林地中解放出来,从事比较利益或利润更高的行业,同时分享现代林业发展成果,这样可以获得较单独经营更多的收益。

方案发布实施一年来,中国林科院牢固树立成果转化应用鲜明导向,聚焦福建、江西、重庆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省份的改革示范标杆建设,建立了9支科技特派团组,并设立院基本科研业务费“林改专项”,在林改先行区试点省份重点打造可操作可落地的科技示范样板,助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现已在各地陆续“开花结果”。(宋平)

阅读 19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