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的长三角区域,如何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质效?江苏常熟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江苏省常熟市湿地资源丰富优越,通过“聚合力、集众智”,探索出一条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和谐共生的“常熟模式”,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机制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为保障,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共生共荣的湿地保护模式。”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模式”在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质效中取得显著成效,使其在2022年荣获保尔森自然守护类别唯一年度大奖,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绿色典范。
机制创新 构建全方位湿地保护格局
常熟市作为国内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通过积极创新机制构建“湿地保护、管理、科研、自然教育、生态补偿”五重体系,完善湿地保护特色模式,续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篇章。
湿地保护体系。常熟市创新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市级重要湿地、湿地乡村”全市域、多层次、多维度的五级湿地保护体系,形成以“政府主导、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全民参与”为特色的湿地保护模式,以及以湿地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格局。
湿地管理体系。常熟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湿地管理委员会,建立具有独立编制和预算的湿地保护管理站,基层湿地村配备37名湿地专管员,切实解决湿地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湿地生态科研体系。2012年,常熟市与南京大学共同成立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该院以南京大学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为依托,构建集生态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及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创新与服务平台,为常熟湿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常熟市构建了由5个部门、4个宣教平台和3支专职宣教队伍组成的“543”湿地科普宣教体系,通过多元、灵活的科普宣教活动,持续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湿地生态补偿体系。常熟市建立完善的湿地生态补偿体系,2014—2023年湿地保护村生态补偿资金累计达6016万元,有效缓解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技术创新 探索多路径生态治理模式
常熟注重为湿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推动修复技术集成化、资源监测智慧化、小微湿地标准化、湿地管家专业化和生态认证主流化“五项转化”。
修复技术集成化。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集成研发了“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形成成熟配套技术体系与标准工艺流程包,在常熟乃至全国被广泛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集成技术于2021年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资源监测智慧化。2017年,常熟建成湿地生态监测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在10处重要湿地布设48处野外监测设备,构建了覆盖全市域的“天地云”湿地数字化监测网络,对全市80%以上的自然湿地进行定期监测评估,为科学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实施湿地恢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小微湿地标准化。自2014年至今,常熟在全市范围开展小微湿地研究实践,积极助力《湿地公约》第十三、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关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决议》草案顺利通过。2023年,由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起草编制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管家专业化。2019年,常熟在全国率先创新实践“湿地管家”服务模式,依托常熟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委托专业团队进行全面、精细的管理和运营,有效保障尾水湿地良好运行,显著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为全国湿地实现“专业管理、精细运营”提供了新思路。
生态认证主流化。常熟市积极推动生态产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致力于生态产品认证体系的探索研究。2024年4月,经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发文批准,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AEPC)筹建成立,秘书处即设立在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标志着常熟将进一步致力于推动中国生态产品认证体系走向世界,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合理利用 生态友好型经济蓬勃发展
近年来,常熟重要湿地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Ⅲ类,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斐然,长江野生刀鱼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鸟类种类由2011年的136种增加至2023年的328种。
保护、利用湿地,首先要了解湿地。
与其他自然湿地不同,常熟湿地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先民在湿地上兴修水利、开荒耕种、围塘养鱼,才有了江南水乡美丽画卷。
因此,在致力于保护湿地的同时,常熟积极探索以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为主要产业形式的利用途径,旨在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多赢目标。
“一城山水、自在生活。”常熟依托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水乡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多处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区。
2018—2023年,以湿地为主题的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南湖省级湿地公园吸引游客达1380万人次,实现6.36亿元的直接旅游收益,并对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发挥显著带动作用。
“年年丰收常熟田,河网方田倍井然。”凭借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优势,常熟大力发展大闸蟹、水稻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常熟拥有池塘养殖面积9.02万亩,阳澄湖湖区养殖面积750亩,年均生产各类水产品约2.48万吨,第一产业产值超过14.63亿元。通过首创“常熟河蟹‘1258’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等5个适宜本地推广应用新模式,以及“池塘养殖尾水三级净化技术”等5项新技术,常熟显著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这些优质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国内外市场,实现第一产业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常熟模式”的卓越实践在保护湿地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友好型经济的繁荣。特别是针对常熟第一大湖泊——昆承湖,通过一系列科学而系统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其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更被赋予全新使命,转型为集生态、科技、人文于一体的金融科技岛。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20余个高端项目入驻,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绿色引擎。(安树青 戴惠忠)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