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全国林草动态 > 地方林草要闻 > 正文 站内导航

魅力“芭蕉”:热带风情的使者 | 芳兰葳蕤

媒体:原创  作者:国家植物园
专业号:国家植物园 2024/10/10 12:02:16

“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芭蕉,自古以来便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摇曳生姿。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更是人类最早期驯化的作物之一。本文将带您探秘芭蕉,感悟芭蕉的古风今韵。

PART.01

芭 蕉 之 美

芭蕉,这位“身着绿裳”的热带使者,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园林中,不仅以其翠叶婆娑的身姿装点着庭院,更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诗文画卷中的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文人墨客的万千情思与哲蕴。

芭蕉听雨,诗意盎然。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孤寂沉思,触景生情;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情感细腻,愁思难解;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悲凉清俊,时光易逝;刘辰翁“芭蕉叶上三更雨,人生只合随他去。”家国之痛,哀恸深惋;纳兰性德“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情难忘却,刻骨铭心。

芭蕉作画,超凡脱俗。“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古代画家常将芭蕉与人物、山水相映成趣,用其翠绿之色点缀画面,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现代艺术家则更注重芭蕉本身的形态之美,通过抽象或写实的艺术手法,捕捉芭蕉在风中摇曳、雨中静默的瞬间,展现其独特的生命力。

蕉阴击球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文物号:新00147428-5/12)

PART.02

芭 蕉 之 源

扶荔宫中,奇草异木,芭蕉名列。关于我国芭蕉的最早描述,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芭蕉的古称)十二本”,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芭蕉别名甘蕉、板蕉、牙蕉等,属于芭蕉科芭蕉属(Mus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高大的植株、宽大的叶片、穗状的花序和成串的果实而著称。看似茎的部分其实是由叶鞘包裹而成,植物学术语称为“假茎”,这是芭蕉科植物的共同特点。芭蕉的植株通常高达2.5到4米,叶片长而宽大,长度可达2到3米,叶面光滑,颜色鲜绿。花序是芭蕉的一大特色,顶生且多下垂,苞片颜色多变,从黄色、红褐色到紫色不等。雄花和雌花分开生长,雄花在花序上部,雌花则在下部。野生芭蕉的果实成熟时肉质饱满,内含众多黑色种子。

芭蕉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可以生长,常见于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区。香蕉,芭蕉的主要栽培品种,果实在我国是鲜食的佳品,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则化作了烹饪的主食。在北方的温室中,芭蕉则化作了观赏的宠儿,展现着热带风情的氤氲。

国家植物园南园展览温室就种植大蕉、香蕉等多种芭蕉属的植物。漫步于高大的芭蕉树下,仰望遮天的绿叶、硕大的花苞和累累的果实。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温暖而湿润的气息,仿佛将人瞬间带到遥远的南国,体验那一份独特的热带风韵。

大蕉(图片来源:朱亚同拍摄)

香蕉(图片来源:朱亚同拍摄)

在温室中,还能观赏到一种不常见的野生芭蕉——朝天蕉(Musa velutina)。其花序向上,绽放出乳白色至黄色的拱形穗状花朵,带有艳丽的粉红色苞片,姿态奇特,如同一位仰望星空的诗人。成熟后,朝天蕉的果皮呈现出粉红色且具绒毛,内里包裹着白色的果肉和黑色的种子,待到适当时机,便会裂开。

朝天蕉(图片来源:朱亚同拍摄)

PART.03

芭 蕉 之 味

东汉末年,《三国志·吴志》记载“燮每遣使诣权,致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而《异物志》亦称芭蕉“薄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这表明古人对芭蕉食用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

芭蕉的栽培历史悠久,约5000年前,巴布新几内亚的土著就已经开始种植芭蕉。最初的芭蕉和现在相比有着不小的差别,不但里面有很多的种子,味道和口感也远不如现在。经过长期的驯化,芭蕉营养、风味和产量上的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成为人类驯化最成功的作物之一

人们常说的香蕉一般是指芭蕉属中的栽培品种,其主要亲本是尖苞野蕉(Musa acuminata,AA基因型)和长梗野蕉(Musa balbisiana,BB基因型)。长期的杂交和驯化形成了形态和口感各异的香蕉品种。全世界常见的香蕉栽培品种有200~300个,一般只含有A或B基因组,以三倍体居多,包括AAA基因型(常见品种有Cavendish香牙蕉、Gros Michel大蜜舍香蕉、红蕉等)、AAB基因型(常见品种有龙牙蕉、美食蕉等)和ABB基因型(常见品种有大蕉、粉蕉等)三大类。此外,也有一些二倍体(贡蕉、海贡蕉、玫瑰蕉等)和四倍体(粉杂1号、金手指等)的品种。

这些栽培品种都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即无需授粉子房就能发育成果实,这一特性完美契合人类的需求。我们偶尔在香蕉果肉中看到的黑色小点,实际上是退化的种子痕迹

九种常见香蕉品种。(图片来源:农财网香蕉通)

目前,香蕉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和消费都极为广泛。据联合国农业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30个国家种植香蕉,其中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厄瓜多尔、菲律宾等是香蕉的主要生产国。作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水果,香蕉更是发展中国家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为全球超过5亿人提供了日常饮食需求。中国拥有悠久的香蕉栽培历史,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和消费国。

现代研究表明,香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钾、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香蕉易于消化,能够快速补充能量和电解质,而且天然的独立包装,即开即食,堪称完美的“营养包”。在体育比赛中,可以经常看到运动员在比赛间隙吃香蕉,迅速完成补给,保持最佳状态。

PART.04

芭 蕉 之 “娇”

此处之“娇”可不是“娇艳”,而是“娇气”。

芭蕉树喜湿不耐涝,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且排水良好的地点进行种植。香蕉产业面临的最大危害是一种称为“枯萎病”的真菌病害。这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引起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从土壤侵入到香蕉的维管束中,引发叶片黄化、枯萎,最终导致植株成片死亡。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该病原菌的1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导致全球主栽品种大蜜舍香蕉退出了国际市场,香蕉产业遭遇毁灭性打击。幸运的是,源自中国和越南的香牙蕉能够抵御1号小种。因此,香牙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展,现在已经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

香蕉的果实同样十分娇嫩,怕冷怕热易生病。香蕉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这类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强度会迅速增加,同时释放大量的催熟激素——乙烯

香蕉的果实还具有后熟的特性,在七八分熟时采摘后仍能达到完熟状态。但成熟后的保鲜期非常短,因此香蕉要在绿熟的时候采摘,经商品化处理后运输到销售地区,然后再使用乙烯催熟后上市销售。

各类“生活小窍门”中常提到的用苹果或猕猴桃催熟香蕉也是这个原理。苹果和猕猴桃也是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乙烯,加快香蕉的成熟。

最近市场上流行的“禁止蕉绿”产品,更是将香蕉的后熟特性运用得淋漓尽致。将带杆整把的绿熟期小米蕉或苹果蕉等插入水瓶中,摆放在自己的工位上,等待其由绿变黄成熟后吃掉,寓意“吃掉焦虑”,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香蕉果实不仅成熟快,还怕冷怕热。当香蕉贮藏在13℃以下时较易出现冷害,果皮变黑,品质劣变。而当贮藏环境的温度超过30℃时,绿熟的香蕉会出现“青皮熟”的现象,即里面的果肉已经成熟,但外面的果皮还是绿色,卖相不好,影响销售。

香蕉成熟后还容易发生炭疽病。发病初期在果皮上形成芝麻粒状的黑色斑点,但不影响品质,仍可食用;后期会迅速连成一片,果皮变黑,并引起果肉的腐烂变质。因此,香蕉不要多买,也不能放到冰箱里,最好3-5天内吃完,以确保其最佳风味与营养

左上:绿熟期香蕉,右上:香蕉冷害症状,左下:青皮熟香蕉,右下:香蕉炭疽病症状(图片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陈建业教授)

PART.05

结    语

“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人间幽怨颇多,亦怨不得芭蕉。蕉者,自然界之瑰宝也,以其独韵与价值,恒为诗与自然所歌颂。世易时移,关于“蕉”登庭入室的故事也在不断演变。昔时文人墨客笔下之芭蕉,早已飞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金秋已至,邀二三好友,同游国家植物园,观芭蕉翠荫,望枝头硕果,谈芭蕉之诗意与远景,论芭蕉之科学与价值,不亦乐乎。

如果你欧气爆棚,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树上熟”香蕉,当真幸甚至哉!

参考资料:

1. iPlant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http://www.iplant.cn/

2. 植物通--植物数据库-zhiwutong https://www.zhiwutong.com/

3.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https://www.moa.gov.cn/

5. FAOSTAT https://www.fao.org/faostat/en/#data/QCL/visualize

6. 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平台http://www.cars31.cn/index.html

7. Simmonds, N.W., Shepherd, K. 1955. The taxonomy and origins of the cultivated bananas [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55, 302–312. https://doi.org/10.1111/j.1095-8339.1955.tb00015.x

8. Wang, Z., Miao, H., Liu, J. et al. 2019. Musa balbisiana genome reveals subgenome evolu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gence [J]. Nature Plants, 5, 810–821.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19-0452-6

9. 金志强. 2020. 香蕉基因组学研究20年: 成就与挑战 [J]. 热带作物学报, 41(10), 2003–2012.

审核 | 李博强

阅读 43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