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媒体报道报送平台 > 地方媒体 > 正文 站内导航

明代宁夏西长城(边墙)

媒体:宁夏画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3/12/18 17:25:18

图片

西长城,是贺兰山东麓诸沟口修筑的防御设施,又名“西边墙”“城西南墙”。《嘉靖宁夏新志》里的“城西南墙”,是指“自双山南起,至广武界止,长一百余里。成化间,巡抚都御史贾俊奏筑,今圮坏不堪。”主要指青铜峡至中宁石空的这段边墙,始修筑于明成化初年,其后屡有增修和加固,后世统称西长城。

西长城走向,北起贺兰山扁沟,向南行至赤木关,逾胜金关,在黄河北岸黑林村南跨黄河,沿黄河南岸由东向西至下河沿、上河沿,至中卫南长滩枣刺沟、夹巴沟,进入甘肃靖远县境内。西长城沿线著名的关口有赤木关、胜金关。由平罗县境向南,因山势险陡,没有修筑边墙,但在贺兰山沿线重要通道如韭菜沟、大水沟、赤木口、北岔口等沟谷修筑有边墙,主要是堵截贺兰山通道沟谷。进入中卫沙坡头区,边墙主要在下河沿、南北长滩等黄河沿岸山隘沟谷处修筑。

西长城在成化初年即开始不同地段边墙的修筑。《明实录》记载,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贾奭等议奏:“靖虏卫(今甘肃靖远)处工役边墙……及宁夏中卫野鹊沟等处边墙与芦沟、深井等处营堡、墩台,亦系要害之地,宜别令守臣议修筑之宜。”(《明宪宗实录》卷293),事下兵部认可,皇帝有诏修筑,这里是靖虏卫东进宁夏的通道。嘉靖十九年(1540年),“贺兰山三十七堡,近虽损毁,而古址犹存,宜渐修复,使汉虏不得通,则防守为宜。”(《明世宗实录》卷236),这里指明明代宁夏镇西边墙修筑的特殊背景。

近两年,笔者有幸随各市县(区)文物管理部门的老师对西长城进行实地考察。西长城(边墙)修筑时间长,地理空间广大,地形环境复杂,修筑形式多样,材料就地取用,涉及的地名较多,长城墙体保存程度亦各不一样,故西长城(边墙)虽择其要而叙述,但总体走向是清晰的。

韭菜沟与大水沟
宁夏镇西边墙,进入韭菜沟段即为西长城。由北武当庙旁边的沟谷进去,大约十几分钟车程就能到达,这条沟谷是穿越贺兰山东西的通道之一。2021年,文物管理部门修复后有立碑,名“西长城韭菜沟段”。碑文称:西长城又称“边防西关门墙”,始筑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期间屡有增筑与加固。现存墙体248米,由夹杂石粒的黄土夯筑而成,随贺兰山山势呈两端高、中间低的“U”字形分布,墙体保存相对完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韭菜沟边墙

实地考察,西长城韭菜沟段墙体,没有修筑在韭菜沟深谷主沟,而是修筑在沟谷东北侧的一段山谷豁口上。山体走向呈“U”字形,长城墙体正好依附在这个“U”字形山梁上,面东的墙体,直接修筑在贺兰山体高处;面西墙体最高处修筑有墩台,墩台外围有一块平地,可能环墩台建有坞堡,有驻军防守。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韭菜沟对面山上高大的墩台(烽火台)。这里的长城墙体,地基材料是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属于就地取材,石头地基是黄土夹杂着细沙砾筑成,看上去十分坚固。

大水沟边墙位于平罗县境。进入大水沟口,向西行进约2.5公里即看到边墙。贺兰山南北走向,贺兰山沟谷皆为东西走向。大水沟沟谷南北空间不是太宽,修筑边墙的地方,沟谷空间较窄,便于修筑也省工。大水沟的名字,是缘沟谷水溪而来。沟谷北面墙体修筑直到贺兰山半山腰;沟谷南面墙体与山体相连,中间沟道因水冲而墙体断开,但修筑得很牢固。这段边墙墙体基本都在,墩台与墙体保存较好,沟谷台地上修建有水泥路面。近乎60年前,“三线建设”时期西北轴承厂在沟谷里建厂,路面拓宽过程对长城有损坏。20世纪80年代初,西北轴承厂迁出,这里的边墙得到了保护。

 

图片
大水沟岩画
图片
图片
大水沟边墙

大水沟边墙修筑,与韭菜沟不完全一样。从长城塌陷的墙体看,修筑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墙体外围包裹黄土夯就,里边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填充;一种是外围包裹黄土,墙体里是一层土一层细沙砾;靠近沟谷河道的墙体宽厚结实且中间没有夹裹石块,主要是用黄土夯筑;离沟谷较远且越靠近贺兰山,墙体中间近乎全部夹裹石块。大水沟修筑边墙不易,石块可就地利用,包裹石块的黄土却要从沟外输送进来。可能由于水源的关系,这里留有文化遗存:一是岩画,就刻在沟谷北侧较大的竖起来的大石头上;二是沟谷南侧有一处庙址,当地人称上庙;三是庙后的石壁上,自东而西有四方石刻,皆阴刻竖写,内容大致是明万历时期,宁夏镇驻军或重修寺庙,或驻军官员巡防大水沟时的刻石题记。

赤木关

赤木关,亦称三关口,是贺兰山东出西进较大的沟谷,自古便是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重要通道。在明代人眼里,赤木关是贺兰山沿线“三十七个出口”的重要关隘之一。之所以又名三关口,是赤木关通道从外及里修筑有三道关口,即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头道关为主关(三关顺序,亦有颠倒过来的说法)。关口南北边墙与主体墙体相连接,夯土城墙起于北侧山上,过关口向南蜿蜒不断。关口北边墙残存,关口南边墙墙体保存较完整,包括女墙。头道关往西约二三公里地即为二道关,现仅存关口南侧山头上一座墩台。过二道关向西,山谷逐渐狭窄,约2公里处,呈两山夹一线之势,地形十分险要,过此后即第三道关。修银巴公路时,关址的遗物都毁掉了,但险峻之气势仍在。

《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赤木关是在都御史杨守礼、总兵官任杰任上所修,佥事孟霦为之记,详细记载了赤木关今昔。贺兰山“其蹊径可驰入者五十余处,而赤木关尤易入。昔人遍履山蹊,筑关削崖,以绝其道,立墩台,布戍卒以守之。”以防蒙古游牧民族由此进入宁夏平原。赤木关地貌特殊,地理位置重要,陕西三边总督刘天和十分担心赤木关防御。“到此散缓,蹊口可容百马,其南低峰仄径通虏窟者,不可胜塞。”不比打硙口、韭菜沟、大水沟,这里山势险峻,筑关的难度大:一是就地“多沙砾而少土壤”,无可用之夯土;二是无水泉供水,水源无法解决。但总督刘天和还是下决心要修筑赤木关,他向朝廷申请并准允户部下拨“四万金”修关。1539年冬天,新任宁夏巡抚杨守礼赴任,受总督刘天和之托修筑关墙。次年春,杨守礼、宁夏总兵任杰沿贺兰山一路考察至赤木关。在杨守礼看来,这里“山势散缓而多蹊,工难予定,惟令率者自度,宜筑则筑,宜削则削,”这是修筑关口的基本原则。

 

图片
西长城碑

具体修筑过程,有周密的设计与布防。首先是寻找土与水源。先是令人“遍剖诸崖谷”,找到了几处有土的地方。凿泉找水源不得,最后在相距10公里金塔墩(今平吉堡以西)的地方发现“四泉”,遂决定取用泉水,“作水车百辆运之”。这里的土金贵,水更是难得,修筑赤木关十分不易。修筑过程中,还利用了贺兰山石,“都指挥吕仲良督军四千人往役”,关口修筑所用石料,皆由驻军搬运。为防备贺兰山后蒙古骑兵突袭,安排傅姓游击将军率千人在外围防守。

赤木关修成后,佥事孟霦有记文载记此事:关口石砌,长一十八丈;高二丈三尺,女墙高七尺;下阔三丈,上阔一丈八尺。其北斩山长五百九十七丈,其南斩山长七十六丈。又南石基上筑墙长四十八丈八尺,高二丈,女墙高五尺;下阔三丈四尺,上阔一丈七尺。又南石基上筑墙长一千三百八十五丈四尺,高二丈,女墙高五尺;下阔二丈二尺,上阔一丈二。又南斩山长六百七十九丈;高二丈,女墙高四尺。比他关最固焉。(《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

赤木关修筑条件十分艰难,但最终修筑得十分坚固。1540年5月开工,8月竣工。在孟霦的记文后加有按语,说赤木关实乃宁夏镇之吃紧之关,谋及百年,成于一旦。赤木关修筑,是几代人期盼的事。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以修筑宁夏赤木关口边墙完工,升原作总督贾应春及巡抚王梦弼、总兵官姜应熊俸各一级,赏副总兵等官孙朝等银拾两。”(《明世宗实录》卷452),说明赤木关修筑十余年后,还有过修缮。万历初年,石茂华修《宁夏志》时对赤木关加以记载,杨守礼主持修筑的赤木关“后废,止有石砌关墙一道。”明代后期,石砌关墙还在。现在看到的赤木关,石砌关墙早已不存在了,但关口两边的边墙还伫立着。

明代宁夏镇边墙修筑,有东关门(花马池长城关)、北关门(镇远关)、西关门,《嘉靖宁夏新志》记载:“西关门者,北自赤木口,南抵大坝堡,八十余里。”佥事齐之鸾写过《朔方天堑西门关记》,只记“费币万金而为之堑者”,西关门大抵在赤木关与大坝堡这个南北空间之内。

磨石口与北岔口

磨石口,地处银川市永宁县与青铜峡市交界处。边墙修筑,除个别地方有石砌墙外,全为夯土筑墙。边墙走向基本在山的东侧坡地或山脚下。磨石口向西是磨石沟,沿沟修筑有数道障墙,沟口两侧山峰上筑有烽火台,以防备和堵塞沟谷通道。过磨石口继续向南,即出永宁界进入青铜峡境内。磨石口向南即至北岔口,这里的边墙保存较好,墙体修筑也较为独特。墙基皆为石砌,高度约在1.5米以下,上部为黄土夯筑。保存完好的地段,墙体高度约在8米左右,还有残存的女墙。为加强北岔口的防御能力,从北岔口北侧的营子山起,主体边墙砌为双道,沟谷通道上砌有数道障墙,皆因山势修筑。北岔口边墙,是明代宁夏镇边墙布局的特殊形式,也是宁夏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边墙。                                     

         (待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关口长城

来源:宁夏画报

阅读 1359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