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评论 > 综合评论 > 正文 站内导航

【自然教育】大熊猫的历史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中国绿色时报
专业号:遂宁市安居区自然资源 2024/8/7 10:42:01

大熊猫为何被誉为“活化石”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发生过巨大变化,同时期的许多物种因为不能适应这些种种变故而相继灭绝。唯有大熊猫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保持古老的原有特征,成为“活化石”。

大熊猫的进化史

依据对云南禄丰晚中新世古猿地层中发现的大熊猫化石研究分析,在800—9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我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

始熊猫的主支在我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为大熊猫类,其中一种名为小种大熊猫,出现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到了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大熊猫武陵山亚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出现。其中武陵山亚种是小种大熊猫到巴氏亚种的过渡型,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而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的体型普遍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

更新世中晚期,自然环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我国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直到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剑齿虎、剑齿象等众多大型动物灭绝,北方的大熊猫也随即绝迹,仅留下南方一小支大熊猫继续繁衍生息,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现生大熊猫。

有关大熊猫的史籍记载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被我国人民视为奇珍异兽,在中华民族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大熊猫的记载,留下了不少奇闻和传说。特别是关于大熊猫的众多古名,在各朝代的书籍中都有着相同或不同的记述。

科学发现大熊猫

1862年—1874年期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来华传教,偶然得知我国四川宝兴县蕴藏着全中国近1/4的动物物种,以珍禽异兽居多,便从上海来到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时,突然被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吸引,并得知它被当地人叫作“竹熊”,性情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感到非常激动,他猜想这种动物将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新物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

1869年4月1日,当地猎人为戴维捕到一只“竹熊”,戴维帮其取名为“黑白熊”。“黑白熊”黑白相间的体色、又圆又大的脑袋以及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但无奈“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到成都便奄奄一息。戴维便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回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便由此产生。

“大熊猫”该名的由来

当大熊猫标本被送到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之后,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对其进行充分研究后,把戴维起名的“黑白熊”Ursus(熊属)改为Ailuropoda(猫熊属),种名melanoleuca保留,成了Ailuropoda melanoleuca(黑白相间的猫熊)。

后来,对于大熊猫的学名,分类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还是认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黑白相间的猫熊)最合适,这一学名也就一直被使用并延续下来了。

中文“熊猫”名字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是:1939年,我国第一次在重庆北碚平民公园(今北碚公园)展出饲养大熊猫。当时展出的名字标牌上分别用中、英文字书写“猫熊”,为了和英语的书写方式保持一致,亦从左往右用中文写上“猫熊”两字。由于当时中文的读写习惯是从右往左,因此游人都将“猫熊”读成了“熊猫”。此后,“大熊猫”这一称呼便约定俗成,从此流传下来。(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

阅读 231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