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水稻陆续抽穗,田间翻滚着绿浪。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汉姜村,“情系三农·固本”工作室导师、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怀举现场给选调生们讲解病虫害监测站的应用,“点开手机,我们就可以判断病虫害数量变化趋势,从而合理安排防治时间和方法,这是咱们区智慧农业的内容之一。”
这是“情系三农·固本”工作室开展培训的一个场景。今年4月,成都市郫都区成立“情系三农·固本”工作室,发挥省“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的经验优势与能力优势,以工作室引领当地选调生、新入职干部在基层一线实战历练、增长才干。
搭建平台——
师带徒 培育“三农”力量
从村民口中“生面孔的男娃”变为“有办法的小王”,郫都区三道堰镇秦家庙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德琦颇为激动。他说:“这都要感谢工作室的老师们的‘传帮带’。”
近年来,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继续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殷嘱托,实施规划、产业、科技、改革、党建五个点亮乡村行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走前列、争示范。今年2月,郫都区农业农村局荣获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两个月后,在成都市委组织部指导下,郫都区农业农村局与区委组织部依托郫都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成立“情系三农·固本”工作室。
“顾名思义,我们工作室的目标就是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人才队伍,厚植农业农村工作情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郫都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缺乏青年人才、年轻公务员处理基层复杂矛盾问题经验不足等痛点,工作室将新入职干部、新进选调生、返乡创业者以及后备村干部作为培养对象。
如何快速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实现工作目标?“师带徒”是最好的方式。
随着王德琦等50余名选调生成了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区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区委组织部班子成员以及一批基层先进代表成为了他们的导师。涉及理论研究、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领域的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压担子、教方法,指导选调生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要了解村情、倾听民声、记下心得”“去农户家板凳要坐,水要喝,要肯学肯问”……王德琦对区乡村振兴推进中心主任高露与秦家庙村党委书记孙朝波两位导师的教导记忆犹新,“高老师让我对‘三农’工作有了整体了解,孙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群众工作的技巧。”
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拉家常、积极参与宅基地测量和苗木清退等村中大小事……王德琦将老师们的指导化为实践,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要做到换位思考,多想想我能给村民们带来什么。”
平台牵线——
精准培训 实践基地取“真经”
6月初,一场主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培训在郫都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召开。
台上是问题之法、发展之路,台下的选调生何青松奋笔疾书。这堂课,是他“点单”的课程。
选调生们调研的方向各有侧重、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如何让培训更“解渴”?关键是精准把握选调生的需要。
以需求为导向,工作室不仅围绕选调生们普遍关心关注、实践运用较多的内容打造乡村国土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改革、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六大专题课程,还随时根据选调生提出的需求与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推出自选类、点单式课程。
一周一座谈、一月一培训、一季一实训。“依托科研院所、产业基地、典型村等资源,工作室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实训基地。”孙怀举说,“一方面,可以让年轻干部以最直观、最鲜活的方式了解农业上最先进的做法与技术,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做好国情调研链接资源。”
“都江堰市石羊镇顺江社区以林盘经济促农商文旅体融合、大邑县新福社区立足本地特色发展精密加工……”翻开何青松的调研笔记,围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调研主题,他详细记录了各典型村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他的体会是:“乡村振兴没有照搬照套的模式,每个地方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
精准的培训与调研也结出了不少“果实”。前不久,何青松结合培训、调研情况整理的以信用积分推动村容村貌整治的方案得到了三道堰镇邻城村村“两委”的认可与采纳。下一步,邻城村将探索以信用“小积分”兑现“大文明”。
双向赋能——
“壮苗出穗” 助力乡村一线
“叮咚”一声,郫都区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的韭黄在拼多多平台又售出一单。从6月下旬起,这样的“叮咚”声每天要响300次~ 350次。
“最近正值韭黄上市,半斤韭黄的线上售卖价格为4.2元,但同时间市场上售卖价格只有2.5元。”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志伦算了一笔账,“一天可以多挣近600元。”
几年前,有着几十年从业经验的李志伦曾尝试过在线上售卖韭黄,但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前不久村里的选调生刘晓娟来到合作社开展轮训,线上售卖情况才有了起色。
“为了让我们更了解‘三农’工作,工作室会安排我们到产业基地轮训。”作为锦宁村党委书记助理,刘晓娟了解到当地韭黄在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于是将电商主播带货、线上购物社群等前期调研、思考的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为数条建议交给了李志伦。
今年6月,通过工作室“牵线”,合作社与拼多多平台签订协议。如今,仅一个平台就可以解决20亩韭黄的销售问题。下一步,李志伦还打算在美团等多个平台继续拓宽销售渠道。
在郫都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只是单向地开展培训与实训,作为乡村经营主体与青年人才之间的“桥梁”,工作室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创造条件链接资源,持续助力青年人才赋能乡村建设。
导师带学员在郫都区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调研。供图/郫都组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