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学做先进报送平台 > 先进个人事迹 > 正文 站内导航

火山口上的“看火人”防火瞭望员于绍安:大山深处守望绿色家园十六载

媒体:原创  作者:孙玉国
专业号:孙玉国 2023/11/24 9:36:09

火山口上的“看火人”防火瞭望员于绍安:大山深处守望绿色家园十六载

        作者: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吉文森工公司 孙玉国 13847062810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华微 

【内容简介】57岁的防火瞭望员于绍安,从2007年至今已做了16年的防火瞭望员。从青春勃发到霜染青丝,岁月变迁,然而不变的是深山里防火瞭望员的坚守———坚守一种理想,坚守一种情怀,坚守一种信念。于绍安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广袤而充满无限生机的大森林,用深情守护这片绿色无怨无悔、不改初衷。于绍安的事迹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内蒙古卫视《新闻联播》、奔腾融媒、内蒙古广播、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媒体刊发。

【正文】“213!213!(指挥部)小土葫芦山现在风力 7级,目前一切正常。”2022年7月8日,12时10分,山顶7级大风骤然而至,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小土葫芦山瞭望塔的铁架和钢丝缆绳被吹得“嘎吱吱”作响。20米高的瞭望塔晃动着颤抖着,塔顶上的瞭望员于绍安不得不紧紧抓住栏杆,指挥部电台里“加强瞭望!”的回声在“呜呜”的风声中含糊不清。多年的经验告诉于绍安:风越大,越是防火最关键的时刻。

据悉,距离内蒙古大兴安岭吉文森工公司130多公里的红花尔基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一类防火重点区域。小土葫芦山瞭望塔就坐落在海拔668.2米鲜为人知的莽莽群山之上。小土葫芦山,是全新世早期火山,由溅落堆积的熔结集块岩组成,山脊火山口呈马蹄形,独特的外貌和奇异的岩石见证了这里曾经历过火山喷发。这座山是红花尔基生态功能区内最高山峰,在塔上可以瞭望到毗邻阿里河、毕拉河、大杨树3个毗邻生态功能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今年57岁的于绍安,从2007年到现在做了16年的防火瞭望员,他坚守的这座瞭望塔是吉文森工公司距离镇区最远、条件最艰苦的瞭望塔。十六年的瞭望生活,老于的脑子有一张活地图,在方圆十几公里的高山密林中,他能准确地说出各个林班、山头、沟系的名称,即使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中,他也能迅速分辨烟和雾,他让这座瞭望塔成了这片森林真正的“眼睛”。

于绍安告诉记者:“做防火瞭望员这项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有责任心。半小时内及时发现火情,火刚着一点 ,要是俩三小时后再发现,风大,着火面积就扩大了,再汇报给森林防火指挥部,那造成的损失就大了。”

一座瞭望塔、一个望远镜,一部对讲机。于绍安时刻关注着防区的情况, 用双眸守卫着这里的每一寸林地。而谈到家庭他却说对妻子孩子亏欠的太多。

“八年前,我妻子做了大手术整个子宫摘除,当时大出血,是我大舅哥、二舅哥及时给送去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医院的,当时人都休克了。那时候林场不通长电,没有手机信号,离家130公里的简易公路,再赶往80公里外的(黑龙江省)加格达奇,要5个多小时的路程。等我赶到医院,妻子的住院手续早已办理完毕,血都输上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于绍安的眼泪浸湿了眼圈。

6年前,记者跟随于绍安来到这个瞭望塔体验防火瞭望员驻守一天的工作:啃面包、火腿肠,吃榨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那个2米长、1米6宽用彩钢瓦临时搭建起来遮风挡雨的铁皮房依旧在,如今已经用来当仓房储物了。

6年前,塔上还没有4G网络的时候,于绍安孤独寂寞的时候就对着远处喊两嗓子,除了大山,没有听众。那时候在塔上最幸福的事儿就是拿着一部手机满山四处找信号,只为给家里打个电话。远在130公里外的妻子唯一能给他的回应,就是照顾好家里,照顾好孩子。

 如今山顶新建了近30平方米的大砖房。太阳能板、冰箱、wifi、液化气炉……一应俱全。跟前几年相比,于绍安感到特别满足。于绍安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以前瞭望塔上没电、没网、没路,电话不通,在山里一待就是半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随着国家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深在大兴安岭腹地的瞭望塔上也有了4G信号。塔路修到了山顶,开车就能到“家”门口。工作之余可以通过手机看“山外”,可以和远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工作的孩子视频聊天。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了触手可及的团圆和温情。

 前些年,于绍安的妻子张建霞一直忙于照顾家、照顾上学的女儿。去年孩子上班了,她就申请来到塔上跟老于一起工作。在吉文森工公司的帮助下,2022年张建霞也成为了一名防火瞭望员,这座塔也成了夫妻瞭望塔,这里有了家的温馨。

妻子张建霞说:“山上条件苦,防火期忙起来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现在女儿不需要照顾了,我就赶紧来照顾老于了,人到哪儿,家就在哪儿。”为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张建霞利用工作空余时间不断学习。于绍安也把自己这16年来的瞭望经验倾囊传授。两年时间里,如何区分哪些是生产用火,哪些是森林火灾,张建霞心中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秘诀,“烟少且成白色,就不用着急,这一般是周边村屯的生产生活用火。若是烟浓而黑,那是树木燃烧所致,很可能是林火,必须马上报告指挥部。”

 

90级台阶、20米高的瞭望塔,时隔6年,于绍安上塔依然健步如飞,没一会儿的工夫就落下记者一大截。当年那件军绿色大衣仍然挂在塔顶的瞭望室内。于绍安说,以前在塔顶瞭望就靠这件军大衣遮风挡雨了。现如今塔顶也有了房子,通了电,这件军大衣很少能派到用场了。

  一蓑烟雨,不问春秋,老于在这个瞭望塔已经16个年头了。从青春勃发到霜染青丝,这里的环境在不断变化着,然而不变的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山里瞭望员的坚守。老于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广袤而充满无限生机的大森林。于绍安说:“我在这儿已经工作十六年了,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最感欣慰的就是能够准确无误地发现报告各种火险火情,为每一次扑火战斗的胜利提供可靠的通讯保障。不管今后时代怎么变,这里的环境怎么变,我想我们林业人守护生态家园的使命担当不会变,为绿水青山默默奉献的精神不会变。”

每天站在群山环绕的塔顶,瞭望员的世界其实就是与望远镜、对讲机为伍,与孤独寂寞相伴。他们从未倦怠,时刻观测火情,心中牢记着那份责任和使命。默默无闻的坚守,与鸟为伴,且听风吟,他们是森林的“眼睛”,孤独、条件艰苦、责任重大,这几个词语概括了瞭望员工作的全部,他们的生命早已经融进了莽莽群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大兴安岭上正是有无数个向于绍安一样的坚守者,才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才让大兴安岭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阅读 734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