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地方林草动态 > 四川 > 正文 站内导航

《自然》研究报告:20年后全球两栖类仍然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嘉道理中国保育2023-10-31】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嘉道理中国保育
专业号:彭州规自 2023/11/7 11:13:12

图片

极度濒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分布于巴西的Sinimbú Casque-headed Tree Frog (Nyctimantis pomba)

图片

近危 Near Threatened

危地马拉的Giant Palm Salamander (Bolitoglossa dofleini)

20多年前,IUCN开展了全球首次两栖类物种红色名录评估,当时发现两栖动物正经历全球性的下降,受胁比例更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高。近年,IUCN开展了第二次全球两栖类评估(GAA2),数据显示,在发现这个严重生态危机后的20年,两栖动物所面临的威胁并没有得到改善 —— 近41%的物种正面临灭绝危机,它们仍然是受胁程度最高的脊椎动物。GAA2评估结果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全球有超过100位研究人员参与到了相关的工作当中。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阅全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78-4

图片

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体系(图片引自网络)

1

两栖动物仍是所有脊椎动物中

受胁比例最高的类群

2004年的GAA1评估发现,有39%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即被评为易危Vulnerable濒危Endangered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受胁比例“位居”所有脊椎动物之首。而这次GAA2评估中,发现两栖动物受胁比例已经上升到41%,数字远超过其它脊椎动物:鲨鱼和鳐鱼类(37%),哺乳类(27%)、爬行类(21%)和鸟类(13%)。同时,两栖动物也是IUCN所有物种评估中受胁程度排第二的类群,排首位的是植物苏铁cycads(69%)。而在两栖动物当中,有尾目的受胁比例为最高,大概占3/5。

其实早在1980年代,IUCN已经开始对两栖动物进行评估,虽然当时覆盖的地区和物种并不全面,但得到的受胁比例已经高达38%。从这三个不同时期的评估数据可见,两栖动物所面临的严重生存压力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图片

GAA2评估中2,873种被评为受胁的两栖动物分布图。可以看到受胁两栖动物集中在加勒比地区、中美洲、安第斯山脉、喀麦隆西部和尼日利亚东部间的山区、马达加斯加、西高止山脉和斯里兰卡等地区,还有中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到越南的安南山脉(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2

气候变化成为加剧两栖动物

受胁程度的主要原因

栖息地问题仍是两栖动物所面临最大的威胁 —— 有77%的物种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影响,而疾病气候变化则是另外两个最主要的威胁。但要知道,不同致危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威胁也不会单独地存在。

分析发现,在1980至2004年间,疾病(包括臭名昭著的蛙壶菌)加剧了58%受胁两栖动物的受胁程度。时至今日,气候变化成为了最主要威胁,它导致39%受胁两栖动物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等级上调;而且由于人类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尚未充分,它实际的威胁可能要更高。

两栖动物的的活动能力较弱,不能进行长距离移动和迁徙;它们的皮肤对温度和湿度极为敏感,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加上它们的蝌蚪期需要经历水生阶段,水文条件和降雨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它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的极端气候、火灾、干旱和飓风等对两栖动物所带来的的威胁是无可估量的

图片

受胁两栖动物的致危因素。其中绿色均可被定义为栖息地丧失和退化(habitat loss and degradation)(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3

不同地区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

分析还发现,不同地区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各不相同。比如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虽然已经在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现,但它主要影响中美洲和南美洲,尤其是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

而在欧洲和东亚地区,栖息地丧失是导致两栖动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欧洲地区近年新出现的蝾螈壶菌(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正给当地的蝾螈类带来严重的威胁。北美洲拥有全球1/4(>200种)的蝾螈类物种,如果蝾螈壶菌在北美洲扩散甚至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北美洲地区的两栖类动物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气候变化,而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是过度捕捉和栖息地减少;但值得高兴的是,有赖于更有效的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威胁情况比以前稍有改善。

图片

上图分别是在 1980–2004年 (图a) 和2004–2022 年 (图b) 在全球不同地区内加剧两栖动物受胁状况的主要因素。资料显示,在我国过度捕捉(over-exploitation)是最主要的威胁因素(图引自Luedtke et al. 2023)。

4

保护两栖动物仍有希望吗?

自2004年以来,有4种两栖动物被宣告灭绝:哥斯达黎加的Chiriquí harlequin toad (Atelopus chiriquiensis), 澳大利亚的 Sharp snouted day frog (Taudactylus acutirostris), 危地马拉的Craugastor myllomyllon 和Jalpa false brook salamander (Pseudoeurycea exspectata);另有27种可能已经野外灭绝;令目前被认为野外灭绝的物种总数超过160种。

虽然GAA2的评估结果让人十分担忧;但研究分析同样发现一些令人鼓舞和带来希望的信息:有120种两栖动物的受胁状况得到改善。这当中有一半的物种其实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帮助” ——很多物种在经历疾病爆发后数量有所回升;反映它们开始对病菌产生抵抗力

而另外一半的物种则得益于保护行动的开展,比如有效的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印度的一种树蛙Indigo bush frog (Raorchestes indigo),它在2004年时被评为极度濒危,但在多方的努力保护下,在分布地Kudremukh Massif mountain 直接影响其生存的采矿工程被叫停,在最新的评估中该物种已被下调为易危!还有不少其它例子,说明只要采取合适的行动,物种的受胁状况是可以被扭转的!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加大对两栖动物保护和研究的投入。

图片

极度濒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分布于印度的Indigo bush frog (Raorchestes indigo)

5

我国一些受胁濒危的两栖动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1] Stuart, S. N. et al. 2004. Status and trends of amphibian declines and extinctions worldwide. Science 306, 1783–1786 (2004).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1103538

[2] Luedtke, J. A., Chanson, J., Neam, K., Hobin, L., Maciel, A. O., Catenazzi, A., … Stuart, S. N. 2023. Ongoing declines for the world’s amphibians in the face of emerging threat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23-06578-4

阅读 494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