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分网
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评论 > 热点评论 > 正文 站内导航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媒体:创造杂志  作者:内详
专业号:陆良县林业和草原局 2024/7/29 15:28:15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从农业社会的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到工业社会的改良蒸汽机、内燃机,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时代,可以说创新推动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跃,也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正从更深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改变着世界。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高新科技推动的重要战略发展期之中,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发展数字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的背景和内涵
“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因此,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入手。
(一)提出背景
第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美联储加息步伐逐步放缓,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更为明显,新兴经济体经济波动较小;国家自主、区域自主的不断深化,造成供应链不稳定调整、外贸受阻;战争风险持续攀升,如中东局势日益升温,英美轰炸胡塞武装,朝鲜多次进行实弹演习,厄瓜多尔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也相继进入紧急状态。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升级、金融市场波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都使得全球化退温、保守主义回归的趋势延续以及经济的持续下行,贫富差距、种族冲突和国家冲突还将持续,经济增长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世界格局下,我国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挑战和风险降到最低,把机遇和优势利用到最大的关键因素就是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此在大国竞争中掌握先发优势。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着力点也逐渐聚焦在自身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面临如此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既要向外走,做大市场,为中国制造提供巨大机会,又要向上走,提高产业链的技术层次,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
第二,国内挑战日渐增多。现阶段我国在经济领域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比如,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出口市场遭遇困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外资流入中国的规模和速度降低,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关税和贸易壁垒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进行的技术封锁更是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当前,正处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让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受限,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显现出来。同时,无法进入某些国际市场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减少,供应链受阻,商业信誉也受损。这些都使得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遭遇了巨大挑战。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在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即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唯有如此,才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下,保证关键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尽快实现从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到通过加大科技含量增加产量的改变,推动我国发展动力转换,为大步迈进经济强国夯实基础。
(二)理论内涵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第一,从其内涵看,“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强调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有过论述。1978年3月,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不重视科学、不重视知识,否认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的问题,刚刚复出并主持科技教育工作的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之后,他更是指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从此以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共识,并成为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的新提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第二,从其构成要素看,新质生产力也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传统生产力由掌握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构成,其中劳动者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即社会财富。而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生产力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其构成要素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具体来说,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其他构成要素相结合,劳动者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劳动工具以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仪器设备为主,劳动对象以数据、算力等有质无形、虚实难分的非传统元素为主。其中,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劳动者运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设备作用于数据或者信息等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智能化产品。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技术的渗透使传统生产力的三要素实现了“量”的迅速积累和快速扩张,进而为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从其作用看,新质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事物的本质,使其变得更好、更快、更智能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实世界中,新质生产力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市场或改变生产方式的技术、方法或手段。比如,互联网技术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都相对有限,然而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变得迅速无比,人们可以在网上购物、远程工作、在线学习,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再比如,自动化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制造业中,自动化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在数据分析、产品设计等领域发挥作用,帮助企业作出更精准的决策。这些技术的应用都为生产过程装上了加速器,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
当前,科技创新正面临新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二、新质生产力的当代价值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效益;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态效益。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社会在不断前进,生活在不断发展。创新是人类以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为基础,在新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而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思想。创新具有独创性,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物质发展创造出有别于常规、有别于常人的新东西。简言之,创新是人们在创造中或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独创性效果的认识活动过程。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如今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兴起,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踪追赶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仍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短板,比如芯片领域仍然被国外垄断。众所周知,芯片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也是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标志。芯片的创造、制造代表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前景和速度,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芯片起步较晚,在芯片核心技术方面一直受制于人。但是,中国企业被西方国家在芯片领域“卡脖子”后,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激发了其科技创新的热情,比如雷达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生态系统、智慧汽车等多个领域创新不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迎来了一个遍地开花的局面。凡是西方发达国家重点打压制裁的领域是市场最大的领域,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无论是新能源还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抑或是军工制造、军民融合产业都在自主创新方面大踏步前行。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指出:“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类支配。这种无法估量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运用并为大众造福,人类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地减少到最低限度。”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地位依旧举足轻重。在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不仅超越了以往人工的重复试错,而且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驱动新经济涌现的关键要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科技创新也是变革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变量,关乎国家命运和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实力最终是由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的。概言之,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各类创新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创新。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都有所提高,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万物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必须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契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各方面都有所突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中不断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西方通过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继而开始了商业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出了巨量的社会产品。同时,随着资本的发展壮大,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资本家开始控制国家政权,于是在以攫取剩余价值为最大动力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日益严重。尤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化现象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机器异化到后来的科技异化,其创造初衷是减轻人的负担,让人脱身于机械的低级劳动,从事高级劳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广大劳动者成为转动着的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人不表现为劳动的主人,而成为商品交换中的商品。人的劳动成果所形成的物反过来对人进行控制,使人失去了本来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在西方国家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并不是以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为目的,这种现代化不可能成为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而我国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定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也就是说,中国要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让发展更加普惠,必须创造出同当前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社会财富,以此保障亿万人口的更高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样在迈入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的突破性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进步,而是一系列技术的集成和融合。它通过应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要素的重新配置,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优化的生产流程;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实现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创造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提升,“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创新与社会思潮引导”,致力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像4D全息投影显像、5G虚拟世界、量子力学等科技文旅创新,让游客站在未来社会回望历史和现在,顿悟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简言之,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新质生产力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推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的最大化。
(三)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传统社会的发展强调人对自然的调整和控制,而当代社会更侧重于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因此“发展生产力的逻辑变化,势必要求改变生产力的属性,使生产力绿色化”。对于西方国家,驱动其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是资本。资本永无休止的逐利性以及由这一本性而产生的创造力、竞争力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马克思曾肯定:“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透过这一结果,我们也要看到西方现代化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为实现对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而暴露出的工业化矛盾也尖锐地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比如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漠视气候变暖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保护上的背信弃义、懒于担当等行为使得资源匮乏程度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形势更加紧迫。反观中国则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民生工程,不仅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响亮口号,更是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付诸实际行动。当前,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更是为中国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控制自然、掠夺自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不同道路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过程既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带来数据要素化、能源绿色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生态效益。具体来说,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上,不断加大新能源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发电效率提升、开发成本下降;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上,通过促进传统钢铁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显著削减工业活动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促进工业减排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在扶持节能产品上,政府鼓励商家避开过度包装,聚力于生产技术的提升,研发制造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节能商品。简言之,新质生产力通过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等手段,为中国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并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未来,随着绿色低碳技术在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应用,绿色发展的梗阻会逐渐破除,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都朝着生态化、绿色化的目标不断前行,绿色生产力加速形成,绿色低碳经济将成为主流,经济发展的力量与效益也日益提升。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一种既可以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又可以满足人类更好生活需要的新的生产力,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更深层次平衡。

总之,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生产力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因素。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我们也必然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当下的实践,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推动力、支撑力,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只有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产生背景、理论内涵、当代价值,才能以更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更为积极的主动作为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部署落到实处。

https://mp.weixin.qq.com/s/9R1NUS35zc70wVGokHaLBg

阅读 396
省份 融媒体指数 融媒体系数
平均数 1


Loading...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