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人参--肉苁蓉
图1 生长于梭梭树下的花期肉苁蓉植株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奇特的植物,它虽是植物,但却无根,虽然无根,但却可以生长在极度缺水的沙漠之中;它虽是植物,但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便如此,却一样长得膘肥体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沙漠人参,肉苁蓉(荒漠)(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Ma),从这个别名就可以知道它的珍贵,不光是资源稀少,而且对于在沙漠中工作、生活、探险的人来说,发现了肉苁蓉,就意味着可以补充珍贵的水分,进而解除脱水的危险。
肉苁蓉(荒漠)的药用部位是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所谓上品,指的是无毒,应天以养命的这些药材,久服轻身延年。关于其名字的由来,《本草纲目》中记载:“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貌。”《本草原始》中记载:“皮如松,稍有鳞角,形柔软如肉,故《吴普》名肉松容。 现行20版药典中记载,其味甘、咸,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在意识到这一植物也是种子繁殖之前,有过此物是野马精遗沥落地所生的说法,说野马多处有之。现在想来,应该野马在梭梭分布多的地方取食梭梭枝叶,而梭梭又是它的唯一寄主(目前也有开始用藜科植物四翅滨藜来作为肉苁蓉寄主的报道和规模化种植了)。因此在野马多的地方找肉苁蓉是有道理的,但说它是野马的野种就难免有玄幻色彩了。
肉苁蓉补肾阳的活性物质基础为苯乙醇苷类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该类化合物有雄激素样作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和抗氧化等活性。而润肠通便的物质基础多认为是其中的寡糖和多糖类成分。
肉苁蓉(荒漠)中的单糖类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口感偏甜,且其中含有甘露醇,多糖,寡糖等成分,又因质地肥厚,不易晾干,经常看到的饮片较柔韧,因为这一特征, 肉苁蓉(荒漠)又有油苁蓉,软大芸的别名,是为了区分以新疆为主产地的容易干透质地坚硬的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Wight)药材(又称硬大芸,木大芸等)。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挺大的,管花肉苁蓉的寄主是柽柳科柽柳属植物,这个寄主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起它的一个别名大家可能就对上号了:红柳,是不是马上想起到了红柳枝串起来的大羊肉串和烤鱼上了?深夜放图,万望理解!
图2 让人食指大动,大快朵颐的新疆红柳大羊肉串和烤鱼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两者横切面差别也很大,荒漠肉苁蓉可见波状排列的维管束,而管花肉苁蓉(C. tubulosa Wight)的维管束是分散排列的。两者成分差异也较大,管花肉苁蓉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高于荒漠肉苁蓉,但多糖类成分低于荒漠肉苁蓉。要润肠通便,还是荒漠肉苁蓉更合适,老年人多有肠燥便秘的症状,吃点这个软大芸还是有作用的。
图3 肉苁蓉(荒漠)和管花肉苁蓉植株,饮片与寄主
在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肉苁蓉基原植物,从其产地来看,多为荒漠肉苁蓉,在历代增力处方中使用频率较高,因其野生资源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2000年版药典中将其采收季节由春季刚出土时采挖扩展到了春季刚出土和秋季土冻之前采收两种方式,注意两种采挖时间得到的肉苁蓉时均未开花的状态。在2005年版药典中又增加了管花肉苁蓉这一基原植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植物在采收后,都需要断头或烫头处理,否则在动辄数十天的传统晾干过程中,肉质茎顶部的生长点会持续利用储存的营养物质生长,甚至开花,从而造成药材品质的下降。现在的加工工艺又有整体蒸或烫后趁鲜切片晾干、晒干、烘干或冻干。与两种肉苁蓉名称有关系的还有另一种主产于东三省的列当科草苁蓉属植物,名为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又名不老草,其植株矮小,高约30厘米,寄主多为桦木科桤(qi,一声)木属植物,在东北地区曾用做肉苁蓉的代用品,宋代苏颂所著《本草图经》中,在肉苁蓉项下记载,“又有一种草苁蓉,极相类,但根短,茎圆,紫色,比来人多取,刮去花,压令扁,以代肉者,功力殊劣耳。”。
图4 草苁蓉花果期植株(图片来自植物智,版权所有:周繇 老师)
目前,两种肉苁蓉都已实现了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在内蒙和南疆地区的种植面积以百万亩计,实现了很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进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为肉苁蓉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其中少不了药学和农学科研工作者们的智慧和汗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当属我国著名生药学家,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屠鹏飞院士。屠老师从肉苁蓉的资源调查入手开始博士课题研究,进而对其种子萌发机理,生活史,化学和药理活性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两种主流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正是由于屠老师在管花肉苁蓉化学与药理活性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药典中的肉苁蓉项下多了一个管花肉苁蓉的基原,在解决肉苁蓉资源短缺问题上居功至伟,屠老师也因此被誉为“肉苁蓉之父”。
肉苁蓉是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西北省份的荒漠地区。肉苁蓉全寄生于著名的藜科固沙先锋植物梭梭的根上,寄主梭梭是一种小乔木,叶片为了适应夏天高温、少降水、高蒸发量的生境特点,退化成了很小的钝三角形鳞片,而小枝则通体绿色,成为了主要的光合作用部位;根系十分发达,可到达地下十几米深的位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梭梭种子的萌发速度,为了捕捉到短短的湿润时间,梭梭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遇到水后,可在2-3小时内萌发出胚根,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寄主强悍的生物学特性赋予了肉苁蓉同样顽强的生命力,肉苁蓉全株肉质,水分含量高,鲜品口感甜,略有苦味,它的叶片都退化成三角形鳞片样,且完全褪去了绿色,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是一种全寄生植物,它生长所需的营养全都来自它的寄主。
肉苁蓉虽然是寄生植物,但它也能开花结实,在开花之前,它几乎完全生活在地下,或者说,只要不见太阳,它就一直不开花,曾经去过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举办的苁蓉王比赛,最高的一株竟有两米多高!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近20厘米,可想而知挖起这么棵大苁蓉的时候是费了多大的周折,也可想而知它在地下度过了多少个春秋,正要开花结实,却不巧被人发现,想来也是可惜。
图5 苁蓉王大赛时现场一瞥(中间是一个便携式显微镜,长约13cm,当参照物了,鲜品肉苁蓉可见断头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其继续生长,以防过度消耗营养,降低品质)
这么大的一株生物体,一开始也是来自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子的直径大约1mm。在将出土时,会发现地表有龟裂纹,就像生长有茯苓的松树下面,在茯苓长得够大时,会将其上方地表撑裂,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在此处便可挖出要冒头的茯苓或肉苁蓉了。在钻出地表后,它的肉质茎便快速发育开花,结实,成熟,种子散落到沙子里,然后随着沙漠里的沙子不停翻滚深埋。其实在野外生长的肉苁蓉很容易在开花时被大型动物牛羊骆驼啃食,所以在野外的肉苁蓉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还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刚刚好才行。
种子埋到沙子里之后,在合适的深度便遇到了寄主梭梭的根系,我们知道根的伸长是根冠区的主要作用,这一个区域的分生能力最强,同时也最幼嫩,因此在沙漠里要伸长,就要接受周围沙子的磨损,根冠被磨损,便会向外分泌一些根系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的成分便可刺激肉苁蓉的种子萌发,形成一根管状吸器,包裹住根冠,形成寄生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是设定好了的:不遇到梭梭的根系分泌物,肉苁蓉种子不会萌发,只要识别了根系分泌物,小小的种子便断定,周围很近的地方定有一条生长旺盛的能给自己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的梭梭的根。不得不说这种关系的神奇。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在植株外层(尤其是鳞叶)含量高,内部含量少的现象,并有人对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鳞叶中的含量与鳞叶表面因周围沙砾的挤压和摩擦引起的物理伤害面积呈正相关。
图6 肉苁蓉鳞叶表面物理伤害面积与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由直径1mm的种子在地下长成直径动辄十厘米的水分含量堪比仙人掌的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周围沙砾的挤压和摩擦,而这种单纯的物理伤害本身就可以刺激植物产生防卫反应,加上沙土中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物理伤害为它们的侵染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一来肉苁蓉就受到了沙砾引起来的直接物理伤害和微生物侵染的简介刺激,最终导致鳞叶,这一与沙土接触的第一道防线中的防御压力倍增,需要合成更多的次生代谢产物以保证植株能正常生长。
图7 肉苁蓉鳞叶上密布的新旧物理伤害
我去内蒙见识了这种神奇的植物后,回来给我当年5岁的大闺女讲,她问了我几个问题,使我颇为汗颜:这个肉苁蓉为什么只长在梭梭的根上?别的植物为什么不能长在梭梭上?肉苁蓉都被沙子磨破了,怎么不会烂呢?
产肉苁蓉的地区大多有食用习惯,生熟吃法多样,梁代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记载:“生时似肉,以作羊肉羹,补虚乏极佳,亦可生啖。”目前肉苁蓉(荒漠)已经被正式列入药食同源目录了,相信这一政策的出台,必将更好地推动肉苁蓉产业的发展。不过您别担心, 肉苁蓉(荒漠)已经实现人工种植了,规模化种植的梭梭林会有仿野生的肉苁蓉不断长出来,人工采挖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不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梭梭林的毁坏的。再有沙尘暴,我们肉苁蓉可不背这个锅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