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主动担负起青海义不容辞而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正在举全省之力保护着“中华水塔”,以实际行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统一和突破,在定量中寻求变量,在改革中求变求新,立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基于省情实际,衡量生态地位和价值,2015我省向中央上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国字号”公园花落青海大地,既无路径可寻更无经验可复,从无到有的大胆实践,打破零的一次重大创新,必将面临诸多挑战,而青海又是如何激流勇进?
几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九龙治水”局面被打破,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逐步理顺,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以大部门制改革打破“九龙治水”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1处且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以实际行动建设好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九龙治水”局面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理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我省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时设立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派出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可可西里管理处。
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了大部门制改革,整合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生态保护管理职责,设立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资源环境执法局,全面实现集中统一高效的保护管理和执法。
整合林业站、草原工作站、水土保持站、湿地保护站等,设立生态保护站,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个乡镇政府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国家公园相关管理职责。
组建成立了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和管理分局,积极探索实现自然资源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
同时,进一步优化组合各类保护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开展了三江源草地、林地、湿地等资源本底调查,建立了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
以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引领作用
2017年8月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施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迈开了依法建园的步伐;
2018年,全国第一个《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公布,为我国国家公园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效示范,目前,根据《总体规划》明确的工作任务,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规划、管理规划、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规划,在全国率先构建了“1+5”国家公园规划体系。
当前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依法、绿色、全民、科技、智慧等十大建园理念被确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生态保护等15项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构建起了符合发展实际的国家公园长效机制。
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签署协议并挂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建成立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室”正式揭牌,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开展了无人机高海拔应用试验,为无人机应用积累了基础数据。
同时,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集确定并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志和识别系统,形象标识经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并注册。编制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宣传版画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导则》《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志》3项标准体系。
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三江源草地、林地、湿地、地表水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建立三江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
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建立了生态保护司法合作机制,组建了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以生态保护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三年来省财政共投入5亿元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其统筹购买了太平洋意外伤害保险。
编制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开发了管理信息平台,同步完成生态管护员基本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制定印发了管护绩效考核管理细则(试行),依此加强了对生态管护员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
同时,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并为保护管理站配发了24辆皮卡车和600辆摩托车作为巡护交通工具,进一步提升了保护管理站和生态管护员的巡护能力。
还积极推动地方和民间组织多方参与野生动物伤害和保护补偿,玉树州杂多县和北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及牧户共同出资设立了“人兽冲突保险基金”,强化人畜冲突管理,提高了牧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保护中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体制试点推进过程中,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监测等工作,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并通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吸引老人和小孩向城镇集中,减轻草场压力,逐步达到转岗、转业、转产和实现减人减畜的目标。
不仅如此,在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尝试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
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22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监测设施、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探索研究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创新,出台了《建立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绿色金融工作协作机制》,构建起了多元投入体系。
与此同时,投入1700余万元,选择园区内4个行政村和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发展体制机制示范村点建设工作,围绕关键性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
以开放姿态探索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与新疆、西藏两省区建立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区间合作机制,且正在加紧协调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省份协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成为全国第175个成员单位,填补了我省在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网络中的空白;
在青海大学开设国家公园方向相关课程,首批具有藏汉双语水平的80名学生已入班学习;
……
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立足青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统筹各类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开放建园,不断夯实国家公园建设基础。
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卫星通信系统建设项目,推动中国航天五院“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基地建设。
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作用,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院士工作站,起草完成了《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发展规划》,并提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变化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和科研体系。
到目前,已与厄瓜多尔、智利国家公园正式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文化交流部、省外事办公室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备忘录》;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北京巧女基金会、广汽集团等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合作。
几年的实践表明,青海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路径日渐明晰,成果日益丰硕,也正是这一集青海智慧、展江源大美的时代“力作”,让我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信心更足……
视点短评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青海经验贡献青海力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不断深化青海“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我省将体制试点与国家改革开放巨变同步,始终与青海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同行,从当初体制试点启动到如今国家公园建设坚实迈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效应逐步凸显,管理体制趋于成熟,机构运行日益向好,生态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
今年是国家公园省建设的启动之年,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关键之年,在积累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我们还需继续建设好国家公园,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国家公园省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持续深化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进一步遵循依法、绿色、全民、科技、智慧等十大建园理念,全面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标准等体系,以开展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省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优化完善改革举措,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推向新阶段,为2020年设立国家公园奠定基础。
建设好国家公园,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担负起建设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光荣使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实施好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确保“中华水塔”更加坚固、更加丰沛,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青海经验、贡献青海力量。
故事传真
他是牧人的孩子,也是草原的守护者
他不仅是牧人家的孩子,也是草原上的守护者,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长达六年的管护之路,在他看来恍若弹指一挥,但用实际行动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踏实,还有家乡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的欣喜。
“我叫丁加,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从2014年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并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我的身份也跟着连升了好几个‘档次’”。虽是几句简单且不是很流畅的普通话,却能感受到他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同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这天又到了丁加去巡护的日子,上午9时,一切准备就绪,带上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专属袖章,骑着摩托车开始向他所负责巡护的草原进发,这是一处被当地人称为“诺吾阳刚”的大草原,他的巡护里程是60公里。
丁加是一名从小就生长在草原上的牧民,在这个四口之家,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主要劳动力,从原来依靠手中的牧鞭家中的牛羊到如今转变观念放下牧鞭转产,从一个牧人开始转变身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每年2万多元固定的工资收入,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保护好我们生活着的这方水土本来就是我们的义务,而且现在我们的家乡成为了国家公园,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家乡的山山水水,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的美丽,我不仅要身体力行加入到生态保护行列,还要让两个孩子从点滴行为中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丁加在说话间流露出几分憨厚的笑容。
如今,在丁加生活的措池村,和他有着同样身份的生态管护员有100多人,而在整个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且还为每个生态管护员统筹购买了太平洋意外伤害保险。
在丁加的印象中,从前他们这里的草山因为退化比较严重,让他有种莫名的惋惜和哀伤,好在后来从国家到省上再到地方大力度的保护,现在草山退化的现象被控制住了,让他骄傲和自豪的青山绿水又归来了。
望着他所巡护的区域,丁加说道,再过几天,这里一定是牧草丰美的美丽草原。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