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碳汇百科 > 碳汇常识 > 正文

“炭汇"的意义与相关知识

媒体:农业委  作者:乔 楠
专业号:shi r le y 2014/12/8 10:57:46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确定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一是直接减排(即工业减排),二是间接减排,发挥森林等植物的固碳作用,即碳汇资源可作为商品进行产权交易,用碳汇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
   “碳汇”(Carbon equestration)一词对大家都比较陌生,而又感到新鲜和好奇,它与环境保护、大气变暖、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生态文明等概念有关。

1.碳汇和碳源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与碳汇概念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公约》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各种树木的碳汇能力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树木对CO:的吸收能力相差很大。如毛竹、杉木、热带雨林、宝枫、黄栌、栎树等的碳汇能力依次下降。碳汇能力以吸收CO:的多少和固碳的能力大小来衡量。
     2007年初,浙江林学院森林经理学科的专家们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竹林的固碳能力十分巨大,一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为5.09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
     北京市在房山青龙湖镇启动的首个森林碳汇造林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所栽植的树木都是碳汇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如元宝枫、黄栌、栎树等。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吨。

2.碳汇产生的背景
    碳汇问题是伴随着国际上《公约》谈判而逐步提出来的。当前,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浓度不断上升而导致温室效应的结果。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不仅是气候和全球环境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生产、消费、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空间等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由于大气是没有国界的,因此,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必须共同采取行动。为此,1988年联合国就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暖及其相关问题展开定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提供科学和技术咨询意见。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11日,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在纽约代表中国签署了《公约》。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正式生效,其缔约方达180多个,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但是《公约》只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了原则规定。1997年12ill,在日本召开《公约》第三次缔上,又制定了《京都议定书》,首次以法律形式要求参与国(又称工业化国家或发达国家,其中包括东欧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控制并减少6种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参与国在2008—2012期间(即第一承诺期),要把本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2%。由于美国于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直到2005年2月,随着俄罗斯的签署,《京都议定书》才正式生效。
    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二是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意味着需要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这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增加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收,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中的树木和其它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形式固定到森林中。森林每生长l立方米木材,约需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具有汇集二氧化碳的功能(即碳汇生态功能)。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是陆地态系统中最大碳库,森林的碳汇生态功能随着气候变化公约谈判进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它们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三种机制,即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碳汇项目,碳汇项目所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指标。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这三种机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唯一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机制,这种机制既能使发达国家以低于它们国内成本的方式获得减排量,又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清洁发展机制为是一种“双赢”机制。

3.碳中和与碳足迹
   “碳中和”(carbonneutrM)一词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问世。与此同时,一项被称为“碳中和”的环保行西方走红,其涵义就是,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显然,“碳中和”是人们对地球变暖的现实进行反思后的自省、自律,是“地球村”居民觉醒后的积极行动。应对二氧化碳排放过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过量,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企业和每个公民的责任。“碳中和”是西方的一个时尚,对这种“绿色”的时尚,这就在实际上采取了“无碳的生活方式”。
   “碳中和”更确切地说是大气中的CO:(碳酸气)被植物吸收后转化成碳放出氧气的生态过程,“中和”原本是描述酸、碱中和的化学过程,用在这里不太贴切,所以用“碳汇”会更准确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就用“碳中和”一词已成为时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通常也被称为“碳耗用量”,指的是一种新开发的,用于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作为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武器,企业和个人通过确定自己的“碳足迹”,了解“碳排量”,进而去控制和约束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以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但问题在于,相对于个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组织结构复杂,机构庞大的企业如何寻求一条更系统、更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低碳经济给出了答案。
    “碳足迹”作为最直观的环保新指标,是对企业理解和落实循环经济提出的更高实践标准,而低碳经济则是这种指标的具体落实。只有当企业和员工能同时自觉承担环境义务,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才能真正实现其对消费者,对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承诺。
    碳足迹计算公式: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耗电度数xO.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xO.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xO.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一looo/z∑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 0.105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xO.139。也就是说,如果你飞行3000/公里,向地球排放417kg的二氧化碳,按照30年冷杉吸收lllkg-"氧化碳来计算,你起码应该种4棵冷杉来补偿。
     
4.碳贸易和排放贸易(ET)
    碳贸易:发达国家和特定工业企业设立排放目标,超过自身目标就需要从其他人手中购买“配额”(即以吨为单位的碳排放权利或二氧化碳当量)。反过来,那些排放低于规定水平的单位可以把“多余”的配额卖给别人。一些碳排放企业的另一个选择是向国外的项目投资,这些项目的设计目的是“减少”预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排放贸易(ET):这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一种履约机制。《京都议定书》第17条规定,允许发达国家向其他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体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以实现其减排承诺。

5.碳汇的价值
    价值产生于需求,价值领导市场。碳汇是固碳的自然循环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人类工业的发展过多排放CO:使得地球变暖,产生生态危机,需要节能减排,《京都议定书》在国际上达成共识,而森林的生态功能碳汇就可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所以碳汇是有使用价值的,也有总价值和补偿价值以及存在价值。多种价值形态济于一身。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它的直接有用性决定的,由市场价值来确定其价值大小。如现在碳汇的价值是10美元吸收一吨C02气体,这就是碳汇的使用价值。其补偿价值是由间接使用价值与直接使用价值的和决定的,其中包括土地、人工、管理、种植、栽培、经营、观赏、环保、水土、涵养水等的价值,将远远高于使用价值。总价值是使用价值与补偿价值的向量和。存在价值将是足量补偿价值,现实客观存在的价值。
    我们从碳汇的价值规律出发,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碳汇的成功交易肯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价值规律。碳汇交易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碳汇的商品属性,而其核心就在于提高该类商品的收益率。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还处在建立和发展阶段,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是森林碳汇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森林发展空间大,森林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建议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管理,做好供应方权益保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近十多年来,碳汇交易已成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芝加哥就有一个气候交易所,很多企业乃至于个人在那儿交易碳汇,交易温室气体减排的额度。中国目前广州市正争取做一个示范性的碳汇交易平台。截止到目前为止(2007年6月),已经有25个碳汇交易项目在中国申请注册。个人每出资1000元将会获得5.6吨的碳汇。资者除了会获得中国绿化基金会给予的收据外,国家林业局还会对其发放一个碳汇购买凭证,并将资金使用、造林地点、收益群体、碳汇计量等信息公布在中国碳汇网上。北京市首个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为目的的森林碳汇造林项目已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开建,总面积为2000亩,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吨。碳汇工作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04年,我国碳汇工作开始起步。国家林业局已将广西利用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开展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作为碳汇试点实施。四川、云南也在利用
保护国际筹集的资金,启动碳汇试点工作。我国还将继续推进碳汇项目。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按照我国林业发展规划,在今后50年,我国将净增森林面积9066万公顷。碳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由此而产生的造林再造林碳汇相关科学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使人们对森林多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带来林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可为我国引入造林绿化资金开辟一条新渠道,使得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同时标志着林业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回报时代的到来。

6.碳汇的中国特色
    碳汇首由中国国家林业局矿汇管理办公室主办的中国碳汇网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这一碳汇网站由清华大学环境政策与管理中心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承办,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介绍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相关问题,了解林业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碳汇这词首先是由这网站首先提出来的,也自然就具有中国特色,首先是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立场。
   (1)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森林法》试行草案。
   (2)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植树节》决定。
   (3)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一系列得力举措,有效地扭转了中国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并逐步恢复、上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据统计,中国2003年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8.21%,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始的1981年只有12%。到2007年3月,全国共有99.3亿人参加义务植树,植树总数达471株,人工林面积累计8亿亩。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大国中唯一一个森林面积不减反增的国家。
   (4)《森林方案》的提出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重要的,还必须同时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森林面积、增强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缓和气候变暖的进程。
   (5)“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个口号更多是从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出发的。今天胡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提出减排“森林方案”,将激励和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热情和目光转向这些最困难的目标。即增加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的功能。这必然为中国持久的植树造林运动注入新的动力。
   (6)碳汇实际是一种社会责任——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公共道德,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既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又高于二者之和的独立文明,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有社会爱心和社会责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京都议定书》,各国都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努力的重点,许多国家还承担义务和承诺减少排放目标。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至U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这两个“硬性”指标,表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严肃态度,对承担国际义务的高度负责精神。

7.森林碳汇和它的固碳功能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
    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科学测算,一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氧气,可供1000人呼吸。
    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
    国内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这与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形成了鲜明反差。
据专家测算:一个20万千瓦机组的煤炭发电厂每年约排放87.78万吨二氧化碳,可被3.2万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抵消;l架波音777飞机从北京到上海来回旅程约44时,l天1个来回,1年约排放28032吨二氧化碳,可被1000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抵消;l辆奥迪A4汽车1年的二氧化排放量约为20.2吨,可被0.7公顷人工林在1年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抵消。
    森林固碳有两大明显优势。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不仅具有特殊功能,具有固碳量大、固碳时间长的特点,还有两大明显的优势。一是森林固碳成本低、易施行,而工业直接减排成本较高,推行难度较大。按照美国的分析预测,如果美国签署《京都议定书》,到2012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排7%,这将造成美国4毗美元的经济损失和490万人失业。另据测算,如果我国将煤的使用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尽管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0.74%,但同时会造成GDP下降0.64%,居民福利降低0.60%,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二森林不仅具有固碳功能,还具有其他众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森林不仅是最大的储碳库,还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库、能源库、基因库、绿色水库等,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物种、调节温湿度、改善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实行森林间接减排,可获得巨大的综合效益。

8.“造林、造林、再造林!”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二十五年后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对象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对象。“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商场、楼堂馆所、索道和电梯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于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olgia)”情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境界。从“---S”到“三N”标志着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求转变为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旅游的内涵随着旅游的开展,游客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的不断增加,从“--'S”到“三N”又到“三林”,就是“造林,造林,再造林”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提出所谓“三林”是指“一造林”为: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至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I:L2005年降低20%左右的“节能”;“二造林”为:根据《京都议定书》,各国都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努力的重点,许多国家还承担义务和承诺减少排放目标,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减排”,这两项都是硬指标;“三再造林”为:在旅游过程中除了保护旅游对象不受损坏之外,更进一步地主动参与旅游对象的生态建设。因地球变暖,实行节能减排,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社会。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意味着需要减少能耗、提高能效,这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增加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收,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等措施来实现。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中的树木和其它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形式固定到森林中。森林每生长l立方米木材,约需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具有汇集二氧化碳的功能(即碳汇生态功能)。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森林的碳汇生态功能随着气候变化公约谈判进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森林大面积被砍伐,原来被贮存于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碳贮量被释放出来,就产生了高达30—5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去发展,至112013年地球温度要上升2至i度,后果会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使陆地现在生长的许多植物群落因温度变化而死……,造成的损失是二十世纪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就是节能减排,一是工业的直接节能减排;还有一个是间接减排,这就是造林、造林、再造林。其二是将有力推动中国的植树造林运动,扩大既有的造林成果,有利于造福千秋万代,胡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悉尼会议上郑重承诺,至201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18.2%提高到20%这样,中国减排“森林方案”,就使全球减轻温室效应的努力,由原来的“一条腿走路”变成了“两条腿走路”,效用将大大增强,其意义重大。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除碳物,森林又是最经济、最直接效果最佳的吸收碳工厂,每年每生产一立方米的木材就能够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产生1.62吨的氧气。
   如果按照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的规定计算可供的碳交易权,就是一座财源的工厂,绿色的银行!当然,我们的理念是:环境是生存之基,生态是发展之本,资源保护是生态旅游之母,造林是间接减排的最好方案。
    植树造林就是珍爱我们的美好家园,就是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创建生态文明,要实现节能减排。造林、造林、再造林是生态旅游的根本。生态旅游者又是生态建设志愿者,生态旅游者应主动参与共创生态环境。在能量零消耗、保持生态平衡上作出努力。        一个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消耗能原、排放废物、破坏资源的过程,作为生态旅游者,不应是旅游过程的能源消耗者、废物的排放者、资源的破坏者。而应改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能源开发者、废物的吸收者、生态资源建设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者。使生态平衡为有利方向逆转。那就是参与到生态旅游的植树造林、造林、再造林的生态建设中去。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做好充份准备工作,包括消耗能源的诂算,根据能耗再沽算每人需要种多少颗树,以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所需的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旅游节能减排,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随着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的想法,以使经济系统被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倡导、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植树造林,减排吸收CO:纳入到生态旅游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生态旅游经济活动中,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生态与旅游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旅游过程中除了保护旅游对象不受损坏之外,更进一步对防地球变暖。节能减排,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途径。对于生态旅游者而言,他的旅游过程中所需的衣、食、住、行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相当的排放CO:的量,通过参与生态旅游的植树造林活动发展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在生态旅游中得到迅速发展。
    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直都在排放二氧化碳,而如何通过有节制的生活,例如少用空调和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等,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来减少工厂和企业的碳排放量,成为本世纪初最重要的环保话题之一。价值产生于需求,价值领导市场。碳汇是固碳的自然循环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人类工业的发展过多排放CO:,使得地球变暖,产生生态危机,需要节能减排,《京都议定书》在国际上达成共识,而森林的生态功能碳汇就可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所以碳汇是有使用价值的,也有总价值和补偿价值以及存在价值。多种价值形态济于一身。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它的直接有用性决定的,由市场价值来确定其价值大小。如现在碳汇的价值是10美元吸收一吨C02气体,这就是碳汇的使用价值。其补偿价值是由间接使用价值与直接使用价值的和决定的,其中包括土地、人工、管理、种植、栽培、经营、观赏、环保、水土、涵养水等的价值,将远远高于使用价值。总价值是使用价值与补偿价值的向量和。存在价值将是足量补偿价值,现实客观存在的价值。我们从碳汇的价值规律出发,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碳汇的成功交易肯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价值规律。碳汇交易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碳汇的商品属性,而其核心就在于提高该类商品的收益率。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起步较晚,森林碳汇交易市场还处在建立和发展阶段,但具有较大的潜力,并且中国社会政治稳定是森林碳汇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森林发展空间大,森林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建议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管理,做好供应方权益保障,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近十多年来,碳汇交易已成为实
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芝加哥就有一个气候交易所,很多企业乃至于个人在那儿交易碳汇,交易温室气体减排的额度。中国目前广州市正争取做一个示范性的碳汇交易平台。截止到目前为止(2007年6月),已经有25个碳汇交易项目在中国申请注册。个人每出资1000元将会获得5.6吨的碳汇。资者除了会获得中国绿化基金会给予的收据外,国家林业局还会对其发放一个碳汇购买凭证,并将资金使用、造林地点、收益群体、碳汇计量等信息公布在中国碳汇网上。北京市首个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为目的的森林碳汇造林项目已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开建,总面积为2000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吨。
    碳汇工作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04年,我国碳汇工作开始起步。国家林业局已将广西利用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开展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作为碳汇试点实施。四川、云南也在利用保护国际筹集的资金,启动碳汇试点工作。我国还将继续推进碳汇项目。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按照我国林业发展规划,在今后50年,我国将净增森林面积9066万公顷。碳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由此而产生的造林再造林碳汇相关科学研究及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使人们对森林多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带来林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可为我国引入造林绿化资金开辟一条新渠道,使得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同时标志着林业的生态服务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回报时代的到来。

阅读 30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