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对气候变化 > 固碳故事 > 正文

地方环保动态|让“绿色标尺”刻度更精细

媒体:生态环境部  作者:内详
专业号:林森 2024/9/23 9:34:23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发展与保护的宏观格局确定之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让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走上更精细、更系统、更全面之路。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首创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基础的环境准入集成改革,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贡献了福建智慧。

近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厦门市如何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让保护更聚焦、为发展留空间。

下载 (13)

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效调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厦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图为厦门五缘湾片区。记者 施辰静 摄

落子

变“简单线条”为“分区管控”

在刚刚过去的投洽会上,福建馆中一款“多向弯曲折叠屏”吸引了各国客商的关注。

折叠屏来自厦门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厦门天马光电子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和“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Micro-LED生产线”在厦门翔安同步点亮,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试产试制的新阶段。

近年来,厦门天马多个新建项目接连落地投产。企业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以往在新建设项目选址时,往往要为“选在什么位置合适、选址符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项目能不能批下来”而烦恼。如今,只要登录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的咨询服务平台,输入行业类别,系统就会自动在地图上标注出推荐的地块;地址确认后,系统还会生成更具体的空间分析结果、初步环保意见,方便企业科学选址。

不仅应用系统,厦门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应用平台、分行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都走在全国前列,获得生态环境部的高度肯定。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义何在?

“长久以来,开发和保护是一对难题。新项目想落地,能否达到生态环保要求、落地在什么位置更好,对于企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来说,都是难题。”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詹源告诉记者。

随着时代发展,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平衡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呼唤更加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运而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环境管控单元,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画边框”。

作为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空间治理手段,分区管控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空间可视化标准,同时,必须要纳入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才能更好发挥其效能。目前,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陆续完成编制审批,较为宏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加入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措施,才能完成空间治理的核心任务,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

“就像构建出生态环境领域的‘网格’,针对性进行生态环境治理。”詹源告诉记者,厦门全市被划分为134个管控单元,涵盖大气、水、生态、土壤、海洋等环境要素,“一单元一策略”,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每个单元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等。

下载 (14)

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的管控单元图

她介绍说,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优先保护单元,依法禁止或限制有关开发建设活动;重点管控单元,主要推动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让生态环境状况保持或优化。“项目在规划和审批时,只要在系统地图上明确位置,项目属于哪个管控单元、附近有哪些敏感目标区域需要规避等情况,一目了然。”

2023年11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其中,厦门的相关实践经验,为《意见》的出台提供了落地应用场景支撑,《高起点谋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创新应用 全方位护航厦门高质量发展》地方实践典型案例,为政策落地提供决策参考。

为什么是厦门?探索之路从10年前开启。

改革

变“事后补救”为源头控制

2014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厦门作为试点市县之一,开始了实践摸索。

所谓“多规合一”,是将多个部门的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的问题,避免因不同规划“打架”影响营商环境。

以此为契机,厦门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主动将环保要求融入其中。

此举初衷是解决“邻避效应”。厦门曾有一片规划为发展预留地上,盖起了工厂员工配套住宅,入住后,员工投诉距离工厂太近,不符合环保要求。但当时,住宅往往是取得用地手续之后才来办环评手续,环保部门在规划前期无法介入,居民区和工业区的矛盾难以避免。

彼时,这样的情况各地都不鲜见。为此,在厦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中,主动将环境影响评价融入规划审批的一环,变“事后补救”、末端管控为源头预防。

于是,涉及厦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的所有地理要素,全部汇聚到一张蓝图上,实现了“多图合一”,以此为基础,厦门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下载 (15)

项目信息

“项目审批涉及哪些部门,走到了哪个程序,哪个部门提出了什么意见,预计何时能够办结……在平台上全面‘晾晒’。”詹源说,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让数据更开放、流程更透明,杜绝了自由裁量;也让各部门建立起空间共管、业务共商的意识与习惯,对项目涉及的空间及业务问题,各部门内部提前谋划、提前协调处置,企业与群众不再“跑断腿”。

下载 (16)

准入研判

此后,为了制度“更好用”,企业“少走弯路”,厦门一步步优化创新——

2016年,厦门编制完成“环保负面清单”,明确项目准入的“非禁即入”。

2018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

2019年,厦门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工作,按照“三线一单”的设计理念,编制了《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19版)》。从2019年开始,厦门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管理要求,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抓手,逐步形成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020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融合了239个矢量图层、107713条环境准入条件,为建设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撑,实现智能研判、选址导引。

2021年,厦门市“三线一单”成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完成,在此基础上,《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版)》出台,加入了行业代码,让企业可以根据代码查阅详细的清单要求。同年,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执行要求被写入《厦门环保条例》,用法规为其长效作用保驾护航。

2023年,《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修订,并出台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下载 (17)

批文

“相关专业规定纷繁复杂,企业难免挂一漏万,有了《实施细则》,可以有的放矢,尽量避免后期的弯路。”詹源拿出厚厚的《实施细则》说,与上一版《准入清单》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调整分类,细化产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位数行业代码的排列顺序,将产业细化分类为123个重点发展行业、177个一般行业、64个其他行业,逐条梳理准入要求;根据全市域划定的134个单元,科学引导项目进驻优先或鼓励其发展的管控单元,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及合理布局,在单元中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推动招商部门在引入建设项目时,主动对照细则研判项目是否满足对应的生态环境管理要求……

下载 (18)

准入研判-清单分析

“这些‘绣花功夫’,都是让企业选址更便利,让经济社会发展更绿色。”詹源说,《准入清单》和《实施细则》,全面晾晒了厦门每个地点、每个行业准入的要求和条件,让原先的“盲目选址”变为“照单准入”。

下载 (19)

准入研判-结论

此外,2023年,厦门市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衔接试点,以及新一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

近10年的不断探索优化,效果体现在数据中:通过分区管控应用系统,企业在厦门自主研判选址避免盲目投资,已累计避免无效投资8.4亿元;指导11501个项目优化选址布局或调整工艺,推进厦门时代等龙头企业减污降碳。

提速

变“跑马路”为“跑网路”

分区域、差异化的精准管控,让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绿色标尺”,拥有了精细的刻度。

但在选址问题解决后,企业还要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申请等一系列准入门槛。

根据现行法规,在手续全部合格的情况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间在60个工作日内,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法定审批时限一般为20个工作日。

而厦门的特宝生物获得新的排污许可仅仅用了不到半天。

近日,记者来到海沧区的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蛋白质药物二期生产线,全球首个Y型40kD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α-2b注射液“派格宾”正在加紧生产。

特宝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2017年落户海沧至今,已成长为我国聚乙二醇蛋白质长效药物领域的领军企业。

高速发展背后,除了企业搭建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体系外,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撑。

下载 (20)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画边框”。图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记者 施辰静 摄

“以新上马的生产线二期为例,新的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核定等前期手续全部在线上完成,有生态环境部门的经办人员精准对接,提供专业支持,为项目验收及后续投产争取了起码一个月的时间。”企业相关负责人林世超说起办手续的速度仍十分激动,“在经办人员指导下,我们快速地完成了排污许可证填报,申报当天就获得了排污许可证!‘即来即办’,加上之前排污权核定的时间,一共节省了40个工作日。”

在生产大楼旁,企业的研发中心已完成外部施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中心的环评审批进度比预期快了整整一个月,为开工建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林世超说,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极大加快公司的3个国家一类新药的研发进度,更快将药品推向市场。

提速,来自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改革的落地见效。

制度体系搭建好后,如何用好?据了解,厦门市在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设基础上,继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融合改革,解决生态环境准入难、审批时间长、项目落地慢等痛点。

2023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的深度衔接,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 一证式管理 一体式监管”模式,审批提速、管理并轨、制度完善;首创“三证合一”融合改革,创新统一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技术方法,通过排污许可证,承接环评与排污权管理要求,实现“一次申请、三证合一”。在横向上,将三类审批事项整合成排污许可审批这一项;在纵向上,将环评—购买排污权—办排污许可证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简化,让企业省材料、省时间、省费用。

通过流程再造,单个项目的环评申请材料,由15项逐步减少为5项,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审批时限缩减了70~124个工作日,节约第三方服务费用约1.5万元/件~82万元/件。

据统计,改革实施以来,厦门有超过2400个项目受益,累计节约审批时限7.2万个工作日,节省费用超亿元。

改革继续驶向“深水区”。不久前,厦门又出台了全国首部环评与排污许可综合管理名录(以下简称《综合名录》),实现环评、排污许可的全面统一。

詹源说,结合《综合名录》的施行,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全面升级,建设单位通过系统就能够实现环评、排污许可“一键通办”,这都为项目加快落地、产业优化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

来源 | 福建日报

编辑 | 吴雨桐

阅读 47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