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在树林里追虫啄草,有的还扑棱着翅膀飞上树梢。这是近日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风咀山生态养殖示范区看到的景象。养殖场负责人张新岐说:“林改后,通过流转形式,我承包这里1050亩林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目前已养殖生态鸡5万多只。我还将400亩山杏实施了高接换头技术,改造成优良品种。若没有林改,这片林地就不会发展成这样好的产业和效益。”
张新岐的话代表了泾川县林农的心声。
泾川县地处陕甘交界处,是典型的西部生态脆弱区,有林业用地122.1万亩,集体林地117.86万亩,占96.2%,其中公益林104.6万亩,占88.7%。2008年,该县被确定为甘肃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由耕地延续到林地,让农民依法享有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林地的效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农村生产力的再次解放,群众参与林改的热情非常高。”泾川县委书记王学书说。
泾川县把群众满意作为林改工作的最高标准。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泾川县因地制宜制订了林改实施方案,把林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林改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完成勘界确权108.24万亩,占应改面积的100%;颁发林权证5.43万户、82.1万亩。明晰产权改革基本完成,深化改革起步实施。
“近几年村里人都靠温棚养猪过上了好日子,有了这8万元的贴息贷款,我就可以建3间温棚,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前不久,家住党原乡东联村的吴学明在乡信用联社顺利通过林权证抵押,拿到了8万元的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贷款没啥抵押,现在有了林权证,和城里人的房产证一样,农民贷款也有资本了。”
“林地分给了农民,如何让农民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配套改革、发展林下经济抓起。”王学书说,在完成分林到户主体改革的基础上,泾川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等13个政策性文件,成立了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和收储中心,建立了林业综合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林政执法、产权交易、技术信息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了50个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1处千亩育苗基地,建立了地方公益林补偿制度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落实后,全县完成农民自发造林6000多亩,栽植柿子、核桃等经济树种3.5万亩,种植柴胡、板蓝根等药材5100亩,林下养殖生态鸡13.4万只。在生态脆弱区的泾川县,林改开辟了一条“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和谐发展之路。
(《农民日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